作者雨婷说:“如果静坐茶桌,我会以艺演绎茶本味。若是暴走茶山,我会淋漓记录茶源,用客观带回真实。茶艺是茶的表达。茶源是茶的根本。学茶以来,幸运的是能走遍茶山,寻得茶源。行走在茶路上。始终保持初心习茶艺,保持热情走茶山。只愿能呈现出客观的语言,真实的文字,抓心的图片。”
可能因为对于茶的一份好奇,在初学者的脑子里,所有经历都有被记住的意义。如果是之前的茶山行,我的关注点全部在茶叶的采摘,制作加工,和压制成饼上。第五次上山,2011年的春天,这个年头,已经是普洱市场古树成片,四处都有古树的概念,山头的概念也逐渐成为市场主导,在2011年这个初见混乱的茶市,我再一次跟随着我们老总,另辟蹊径。去了勐海的边境。
直到现在我都不清楚那个地方究竟叫什么寨子,因为行驶的途中我们没有看地图,只是沿着路走,看到何处有古茶树,就下去寨子里喝,好喝就留下来,不好喝就再出发往下一寨。现在我只记得那个寨子,人很黑,眼窝很深,不论男女老少鼻梁都很挺,特别像是外国人。后来才知道,沿着他们寨子再往前走,就已经是边境了,记得好像是临近缅甸。难怪他们长相都不太像普通的名族。
喝茶的时候,很多寨子里的人,说不清楚普通话,就找来了副村长,很年轻的一个小伙子,(照片中右边的这一位)。他说起普通话来还是带有一些名族话在其中,和我们沟通的却是很愉快。他去昆明读的三本类的院校,之所以回来,就是整个村子对他的希望,他回来带动着整个村子茶叶和农产品的销售,特别是那几年,茶叶很热,他毅然就回到寨子。不论是沟通还是村子和县上的沟通,有了他,一切都变得简单许多。
他急切的说要带我们去看他们寨子的古茶山,都是很老的茶树,都要爬上去才能采摘的茶树。从寨子小路走到山脚,都是泥土路,坐了一段拖拉机,哐嘡哐嘡,那还是生平第一次坐拖拉机,路边的泥潭子里不时有泥水溅起,多少溅到身上,整车的人狂笑不止,觉得这是一种难得的体验,副村长也跟着我们傻笑起来。
走完了平路,只剩下必须步行的狭窄破路,坡顶才是茶树生长的地方。面红耳赤,气喘吁吁是激烈运动后的自然形态。看到高大茶树一片连成一片时候,才明白茶树才是他们茶好喝的原因。很多村子里的老人,都爬上树杆采茶,副村长说,我们这里世居布朗族,外面书上说,濮人种茶,其实指的就是我们布朗族,我们这个寨子,没有外族,这些都是先辈留给我们的茶树,我们也没有新种茶树,就维系好这些古茶树就好了。
在聊天中,他从不问我们来自何处,事业如何,等等世俗的问题。只是一个劲给我们讲当地布朗的习俗。和他们的一些生活方式。后来说起来为什么喜欢往山里跑,因为城市里的伪装和面子让每天都活的太现实,在山上,至少是可以暂时放下的。
我们这里有很多老传统,都跟茶有关,很多我们的节日,都要吃茶,特别是男女双方要提亲,都要送茶叶,互相赠茶表示同意亲事,你看这里一对恋人一起采茶,一起采茶也是一种互相表示爱意的方式。
在我们生活的地方,茶叶就是我们用来喝的,在这里,茶叶是一种族人之间礼节的必需品,他们采茶,也许在2011年那个年头,并不是为了卖,而是布朗族茶的一种传承。
作者:雨婷,高级茶艺师,高级评茶员,高级培训师,“茶山行真人秀”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