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源于古代濮人,他们自称“布朗”,汉称“蒲蛮”,傣称“满”,解放后统一称为布朗族。位于勐海县西定乡的章朗村,是布朗族文化保存最为完好的地方。村里还建了布朗族生态博物馆。活化石般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存活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
我们下榻在村主任岩胆家木屋二楼的“阳光房”,这里是主人家茶叶“晒青”的地方。主人亲自给我们打好了地铺。晚上住在通透的“阳光房”里,睁开眼,就能看到浩瀚的星空;深呼吸,满屋子都是章朗古树茶的气息。
章朗村是西双版纳州内最大的布朗族村寨,也是勐海最古老的村庄之一,建寨已有1400多年。章朗意为“大象冻僵的地方”。相传村庄建成后,村里派人到斯里兰卡取经。有一位名为玛哈烘的佛教徒用大象驼着经书从斯里兰卡出发,行至章朗村外的山峰时,大像被冻僵了。布朗人便以章朗为村命名,又在村子里专门建立了另一座寺庙白象寺以感谢大象驼经之功。
当寺庙中诵经完毕,和佛爷一起用完早餐后,村民们这才纷纷离开,去尘世间处理俗事。布朗人的生活便是这样简单而不凡:从圣洁开始,归于世俗,因而处置俗事时有圣洁之心。
章朗村有“六宝”:千年古寨、千年古寺、千年古井、千年茶树、千年茶农、千年茶俗。而这六宝尤其是与茶有关的习俗,保存得尤为完好。
当我从佛寺出来时,正碰到村主任岩胆背着竹篓出村。他们正要赴村外古茶园采茶。章朗村附近有1000多亩古茶园,就连岩胆也说不清这些古茶是先辈们何时所栽。
据《华阳国志》记载,居住在中国西南部的古濮人早在商周时即已种茶,作为勐海布朗山最早定居的少数民族,布朗人血脉里世代都流淌着浓郁的“茶基因”。章朗村外的这片古茶园,可能来源于布朗族不同年代的先辈。
出村后,岩胆指着路边那座长满参天大树的山头说:“喏,这便是古茶园了!”顺着岩胆指的方向寻找古茶树,正当我找得快要怀疑自己视力出问题时,岩胆手指方向的树丫上出现了一个红色的身影——那是岩夫人,她背着竹筐,脚夹着人字拖,双手抱着一棵大树就从地上一步步“走”在树干上,最终站上了离地面约两米高的树丫。岩夫人爬的大树便是古茶树,她采摘的树叶便是制作普洱茶的鲜叶。
章朗的古茶园是一个立体的生态系列。最上方的,是高大的乔木,乔木下面才是古树茶的乐土,而古树茶下面则是布朗人家各种牲畜的“秘密花园”。
采茶归来,已经接近中午。岩胆特地从茶园边的竹林里砍了一根竹子回家。因为按布朗人的礼仪,有客人到家,应该敬上布朗人独有的竹筒茶才对。头一天因为我们到得太晚,没有准备。今天无论如何得补偿。
终于开始做竹筒茶了,岩胆夫妇二人又开始“夫唱妇随”起来:岩胆用刀把竹子砍成几段,选取了最粗大的一截齐竹节砍断,取下两截三十厘米长的竹筒,用清水洗净后,拎着竹筒走进火塘。火塘边,岩夫人正在火炉上架起一只蒸锅,把一簸箕制好的茶叶倒在蒸锅里蒸。看岩胆走进来,岩夫人便把蒸锅从火炉上取下,从丈夫手上接过竹筒,把锅里蒸过的茶叶往竹筒里塞。一边塞一边用木棍把竹筒里边的茶捅紧,一边塞茶一边解释:“这只竹筒中做的,是布朗族特有的茶饮——酸茶。”
所谓酸茶,就是每年的7-10月,采摘茶树发出的粗大叶片,将其蒸熟,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处10天左右,让它自然发酵,然后将阴过的酸茶原料装入竹筒内,把竹筒里的茶叶片压紧,用笋叶封死竹筒口,最后把酸茶竹筒埋在房前、屋后干燥的地方。个把月过后,酸茶就做成了。
酸茶主要是布朗人上山下地劳作时吃的茶点。因为在外劳作时,无法生火,就没办法冲泡茶水。但是布朗人是“宁可食无肉,不可饮无茶”的。因而,酸茶就诞生了。无需生火,更不必水泡,带一筒在身边,边干活边嚼可起到解渴、提神作用。
因为酸茶发酵需要10天,这次我们无缘品尝。所以岩胆夫妻特地补偿我们,给我们做起了“竹筒煮茶”:只见岩夫人在竹筒中放进一把茶叶后,立刻往竹筒中倒满山泉水,把竹筒放进篝火之中。然后夫妇俩就开始往火塘添柴火。当篝火雄起,把原本昏暗的布朗木屋映得火红时,竹筒中的茶就开始泛起一层泡沫。这时岩胆拿起竹筷轻轻把泛起的泡沫刮去后,再把筷子插入竹筒轻轻搅动。
竹筒中的茶水继续升温,竹筒的表皮在篝火的炙烤下慢慢由青变黄最后慢慢碳化,竹筒中茶水的香气就充斥了整个木屋。岩夫人用湿毛巾包裹住竹筒端起,绕着围炉的男女老少走了一圈,竹筒倾斜,每个人的杯子中就斟满了金黄色的茶汤。端起轻尝,入口极苦,还有少许烟火味。但很快就回甘生津,烟火味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淡淡的竹子清香。
“以前,每个饮竹筒茶的,都用的是竹筒杯,那样就更地道了!但是现在人嫌太麻烦了,就用玻璃杯取代了。用竹筒喝竹筒茶,那才是真正的‘布朗味’。”岩胆用湿毛巾包裹住竹筒往自己的玻璃杯中倒满后,然后把竹筒传递给我,让我自饮自斟。因为,男女围炉,竹筒传递,自饮自斟,是真正布朗人品茶的方式。很快,一筒竹筒茶在传了一圈后就饮完了。于是,继续煮,继续传,时光在煮茶传茶饮茶中悄然流走。
岩胆说,其实布朗人喝茶有很多门道。比如瓦罐煮茶、瓦片烤茶,那才是茶中臻味。但瓦罐煮茶,因为瓦罐已经被时代淘汰了,就没人用瓦罐煮茶了;瓦片烤茶,因为制作太复杂,也没人愿意做了。
“我们章朗,是布朗族文化保存得最好的村寨,甚至还建有布朗族文化博物馆,但博物馆中记载的很多布朗人的习俗,在章朗也慢慢消失了。”岩胆带领我们参观村里的布朗族文化博物馆后把我们送到村口,说下次来一定会请我们喝瓦罐煮茶、吃瓦片烤茶。
在章朗人看来,自己的布朗味已经变淡,章朗茶的味道还没有完全发挥。但对于我们这些偶然闯入的外人来说,这佛光与茶香包裹的村庄却已足够让人生津回味。
来源:中国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