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炉秋水归鸿,
叹匆匆,
无言翠茗片片暗香涌。
——《茶约》
古今中来,关于茶文化的诗歌数不胜数,一首《寒夜》将陆游的幽静叹息之意表现得淋漓尽致,至此,我也尤其喜欢关于茶的诗。
我的家乡在绿茶山,每年之际,便是我采茶叫卖的时刻,每当我游走在茶树间,沁香袭鼻,山间几声鸟鸣叫,好不惬意。
而这部电影殷切的表达我心中所想。2013年,中国首次推出关于茶的微电影,以杭州为基,重现千年的茶道。虽然微小简短,却让我的脑海里对茶有了真实而具象的画面。在这部微电影的宣传下,我对茶中爱,爱中茶愈发感受深刻,正如唐代大诗人元稹所写:香叶,嫩茶。慕诗客,爱僧家。
近年来,有关茶的宣传片并不少,在众多优秀的作品中,《茶约》脱颖而出。不说演员的演技如何,但里面弘扬的茶文化,确确实实入了人心。很多观众都无法抵挡其传达的爱意。短片没有豆瓣评分,但口碑却是极高。
相对于别的茶短片,《茶约》绝对算宏大制作,但也有不少观影者诟病其中演技的尴尬。不妨我们今天先忽略演技问题,只看茶的千年问世。《茶约》以一枚青瓷碎茶盏为引子,讲述了一段跨越千年的爱恋与遗憾,一对年轻人因茶结缘,却无缘厮守,直到千年后两人仿佛如轮回般走到了一起。
在我看来,电影的前后半部分,剧情的简单平实迅速带引我走进当时情景,岸柳相遇,以茶相约,两人遗憾的爱情让我几度哽咽。结尾紧凑,回过头来我依然想再细细品尝一次,我这才意识到《茶约》打动我的是中国茶文化的匠心与传承。
01、微电影却蕴含着茶文化的千年爱恋
影片不长,只有短短的14分钟,却为观影者刻画了一副跨越千年的爱恋,这也正是茶文化传承至今的爱情寓意。中国喜欢追求茶的至真至情,从古到今,多数著名诗人都曾以茶来表现爱情的唯美、苦思、遗憾。影片中,无论是古时的错过,还是现时的重逢,都在剧情画面中得到完美呈现。
遗憾——媒妁之言,以茶共相思
电影开端,朱潜背着书箱行走在幽香四溢的茶山,随后独白给出起始的基垫,朱潜高中状元,与同行好友经过茶山,一行白衣女子正在采茶。此情此景正是为接下来朱潜和蔡伊如相遇做下铺垫,两人同与茶有缘,又因茶而相识。
随后主人公朱潜进入小铺小憩,两人眉目相对,于是交谈起来。此时蔡伊如才发现自己祖上写的《茶录》上卷竟然在朱潜手里。两人坐下攀谈,逐渐相熟,在随着相互倾诉和饮茶,两人逐渐心生情愫,相互爱慕。
不幸的是,蔡伊如父亲却执意要将她嫁给另外的公子,朱潜连夜赶回,却也无法改变事实。看着蔡伊如头上的红盖头,心生遗憾,两人彼此饮下最后一杯茶,彼时朱潜的嘴里留下鲜血,是被碎茶盏划破的。
电影轻而易举的将相思之情传达给观众,在一饮而尽的表面下,藏着以茶致情的悲痛。我看到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求而不得,而他的形象在当时媒妁之言的环境下,可谓是一大把,即便至今也有相见却无缘的佳人们。
电影的创作者的用心良苦,我能深深感受到,也许清茶的背后都藏着难言的苦恋,也正是得益于古时人以茶寄托,我们的茶文化才得以流淌至今。
重逢——死生契阔,以茶共白头
影片很短,跨越的时间已过千年,画面转瞬成为现代的南宋御街,如今已是灯红花绿,人烟匆匆。朱潜身着西装,已有了新的名字——蔡铭,他带着独有的特产,准备参加论坛,偶然遇到朱诺心,两人觉得似曾旧相识,便约在茶馆里见面。
朱诺心向蔡铭介绍了流传千年的茶盏,讲述了曾经唯美遗憾的爱情故事,蔡铭愕然,拿出珍藏已久的碎片,竟与破碎的茶盏合为一体。主人公心下怅然,觉得相见如故,却又泛着丝丝情愫,殊不知,两人是千年前的相爱之人啊!
有观众觉得这个剧情不符合常理,怎会有情侣千年之后还能相认呢?其实电影表达的真意不在这,而是茶中爱。这在我看来正是一处亮点,有心观察就会发现朱诺心和蔡铭姓氏相互互换,就像灵魂般的烙印在心里,直到如今相遇。所谓千年后还能相遇,正是导演想说的茶文化传承,只有心中有茶,有爱,方可得到心灵上的幸福。
而导演在这几个细致之处都为“千年之恋”埋下了伏笔:
朱诺心和蔡铭相互用了对方的姓氏;
朱诺心的茶馆收藏着破碎的茶盏,蔡铭拥有契合的碎片;
同为爱茶之人,以茶相约,以茶享受。
我不得不感叹电影的巧妙之处,紧凑的衔接和想象的丰富,才能将爱情与茶文化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以茶说爱,以爱饮茶。镜头虽一直在诉说两人的相遇相知,但是处处都能感受到茶在其中的重要性。
在此刻,碎茶叶,碎茶杯仿佛成了主角心中的寄托和情感支柱。
02、茶壶——生命形态的物化
《茶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青瓷碎茶盏,名字非常好听,碎茶盏一出来便抓住我的眼球。影片中,茶盏本是完整的一个,在蔡伊如被迫嫁给他家后,朱潜饮用的茶邹然而碎,于是才有了碎茶盏。正是爱情的侵染和遗憾,才让碎茶盏有了生命形态和象征意义。
不少人认为,这不过是个宣传片,哪有说的这么传神。其实不然,如果带着欣赏的眼光去仔细观察,便会发现令人欣喜的一幕:除了感人的爱情故事,吸睛的便是这碎茶盏。《茶约》有这一句台词:
这只茶盏是我们家祖传的宝贝,祖母曾告诉我,这只茶盏流传着一则爱情悲剧,因为相爱的人无法结合,所以用这茶盏来纪念他们的爱情。
在我看来,这个青瓷碎茶盏是有生命的,是真真实实承载着情感的。首先,碎茶盏珍藏着唯美的爱情故事,承载着人世间的思念、不舍、遗憾等情感。一个小小的缺口,确是当年无法实现悲欢离合,在我国古代,这种凄美的故事理应被众人所知晓。
其次,碎茶盏出现在千年之后的茶馆里,这就意味着中国茶文化的传承思想,可见如今现代人依旧对茶喜爱无比,因此才会有茶馆的出现。
总体来说,我觉得碎茶盏宛如电影的点题之眼,带着灵魂带着思想。它绝对不是许多人嘴里无用的喝茶工具。
在我看来,碎茶盏不仅贴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带有古时人的气息,更是承载着今朝对茶文化的传递和尊重。短小的影片不仅很好的宣传了茶文化,让人在感动之余又能深入的探究。
03、跨越千年的传承与独具的匠心精神
在电影的爱恋主题背后,我看到不仅仅是剧情的动人,更多的是茶文化跨越千年的传承和独特的匠心精神。简短的剧情诠释的彻彻底底,令人深度思考。所谓传承,影片中的茶是贯穿始终的缩影,其历程更是令人为之惊叹,在历史的艰苦进程,正是这种传承体现了中国流传至今的独特精神。
在微电影中,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宝藏流传至今:
点茶:蔡伊如拿出茶叶,碾碎、放置、泡开,由浅入深,泡制清冽幽香的茶。
斗茶:朱潜将茶碾成粉末,饮用时连茶粉也一并喝下去。
茶盏:极为讲究的茶盏,成为品味时不可或缺的工具。
点茶、斗茶则为品茶时候的小乐趣,在古时常有人以此拼斗,成为当时古人尤其喜爱的事情。即便是如今,斗茶、点茶的形式也已记录的方式流传至今,而专业人士则是掌握的精湛至极。正如美酒般的传承,显其清冽韵味,至情至性。
在中国人的骨子里,对传承显得格外重视,无论是古文学的考究,还是古董被发掘,都喜欢用最尊崇的方式保护它。我认为这种方式很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崇,朱潜和蔡伊如便是如此,作为当时尊贵地位的他们喝茶固然是习惯,但起到重要的则是在他们对茶的热爱和发自内心的尊敬。
正如赵朴初所说:
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流传至今的千古文化,都隐藏着国人最独具的匠心精神,像电影主角一样爱茶的人比比皆是。
卢仝嗜茶成痴,他的《七碗茶诗》被人千载传唱,此后流传到日本,影响了日本的茶道;皮日休精通茶事,善于写茶诗,甚至还自制一套“袭美茶具”;宋代著名诗人李清照和她丈夫都是茶道中人,一边饮茶,一边学习是生活常态。
他们无一不是茶文化的匠心人,虽过得清贫朴实,但是都选择坚定的追逐茶道至高至尚的纯粹,他们是茶文化流传至今的传承人,现在许多后人都是从他们的古诗和残留的生活中了解茶文化的精髓。这种茶道的匠心精神始终引领着后人前行,成为中国民族最珍贵的瑰宝之一。
如今的四月,正值山中采茶时,我偶然闻着茶叶的清香悠长,内心无比感叹,在历史无声的硝烟中,我们的茶文化至今仍然深入人心。父亲喜欢坐在空旷的庭院前,饮上一杯刚出锅的茶叶,无声无息却泛着丝丝舒畅和闲适...
04、中国茶文化意识的觉醒
《茶约》这部茶文化微电影的出现,潜意识代表着中国民族茶文化意识的觉醒。一部作品想要传达其思想内涵,就必须结合当下的事态发展,民众的情感情绪,而《茶约》便代表着中华民族对茶的喜爱与对爱情的向往。
觉醒其一——对茶文化越来越重视。古往今来,中国山土很多地方都种满了茶叶,由于地势不同,便出现了黄金叶、绿茶、红茶、紫笋茶......每一种都独特无奇,各自为王,成为普通百姓日常饮用的茶叶。透过此看,其实人们对茶叶的选择也是各有挑剔,有些喜欢绿茶,有些喜欢红茶。可见,人们在各自喜欢的领域都有所了解其功效、味道、色泽等等。
觉醒其二——以茶为礼,赠与亲友。中国历来节日多,礼物多,都说礼轻情意重,但在某些节日上,茶叶也成了珍贵礼品之一。每到茶山收茶之后,大片包装好的茶盒涌入市场,人们东赶西寻,恰是买上一盒子从往至亲好友面前。
依我看来,这种待遇许多成年人都身有体会。正是中华民族茶文化的觉醒,使其才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成为礼品往来的珍品之一。在社会浮躁的当下,我想人们都需要一杯清冽入骨的茶水,洗净其浮躁和沉郁,焕发不一样的光彩。
写在最后:
中国的茶文化于人于国都是珍贵的至宝,不说其在日常生活中占据的地位,但平时总会有人欣喜的饮上一口。看完这部电影,我不禁感叹导演的执导能力,更是对茶文化下真挚、生死相依的爱情感动不已。
回想起自己的观影过程,更是想拿起一杯茶一饮而尽,与主角一同感受这点茶的趣味。在我看来,好的微电影,好的作品所传达的文化和情感尤为重要。其背后揭示的是中华民族古文化的悠远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