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是说懂得赏琴的人都知晓“渌水”是曲牌中的奇葩,而蒙山是最早植茶的地方,亦是“贡茶”的发源地,与茶结下了千年的不解之缘。
说茶。我们便无法撇开它所承载的独特的文化内涵――茶文化。历史上不乏沐浴名茶的好山好水,唯蒙山,作为茶树和“贡茶”的孕育之地,有着其独特的文化魅力。这里兹以蒙山所产茶之珍品:黄芽、石花、甘露为例来细心品味一番蒙顶山茶的味道,再以“藏茶”为典,重温“茶马古道”的辉煌岁月。
一说蒙顶黄芽
曾被选入08奥运“五环茶”之一的蒙顶黄芽,其名称的最早来源有借名之意。道蒙烧丹以铅华为黄芽。故铅外黑内怀金华,金华为黄芽。乃铅之精华,故茶之黄芽茶之精华也。
“黄芽”鲜叶的采摘有着严格要求:于每年春分时节,当茶园内有10%左右的芽头鳞片展开时开采肥壮芽头作为特级黄芽。随着时间推移,芽叶萌发,可采一芽一叶初展(俗称鸦雀嘴),炒制一级黄芽。采摘至清明后10天结束。开始由山腰茶园采起,逐渐向山顶茶园进展,品质以顶部为佳,故为蒙顶黄芽。制法由“贡茶”演绎而来,有独特的闷黄工艺(即使芽叶在高温高湿非酶促条件下自动氧化变黄)。造就了蒙顶黄芽芽条壮硕、色泽黄亮、油润有毫、味醇浓香甜、香似熟板栗、余味不断的品质特点。
黄芽制作精湛,品味绝佳。既继承了贡茶的良好品质,在工艺上又有所创新,其现代的制作工艺是:杀青→初包→复锅二炒→复包→复锅三炒→堆积摊放→复锅四炒→烘焙干燥。
品“黄芽”,意在品味一种悠久的文化韵味。积淀千年的高贵气质;体会一种沁润心田的甘爽清冽。
二说蒙顶石花
“石花”。因“石髓香粘绝品花”谓之“石花”,以“石”命名。有自然孕育而成之意;另一说则可能是区别山东名茶之“石蕊”。
有诗云:“色淡香长品自仙。露芽新掇手亲煎。以瓯沁入诗脾后。梦醒回甘两颊涎。”――此谓古人赞美“石花”之说,更有“唐人尚茶众家由雅州之蒙顶石花。露芽、谷芽为第一。”之誉。“石花”,系绿茶类,为不发酵茶,意在保持茶叶的天然本色。由春分至清明,采摘芽型适中的单芽,每市斤芽有10000个左右。其制作类似贡茶,以后虽有所发展,但仍保持古老工艺的雏形,具自然成形朴素美姿,制造工艺大致为:一炒、一整形、一烘。以此。形成了石花成茶外直齐整,银豪显露,锋苗挺锐,有如峻峰奇石之花。冲泡后汤色清澈碧亮,品之味甘鲜嫩,香纯且久。
赏“石花”,只见芽叶饱满,沉沉浮浮,又终归于一种自然平静的美,正如我们人性所归。走向平静与祥和――“品茶如品人生”。“石花”茶汤碧中微黄。清澈明亮,饮之,如清泉般滋润,如春草般清香悠长。
三说蒙顶甘露
蒙山“甘露”。历史最早记载为,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四川通志》、《雅州府志》记有:上清峰产甘露。此上清峰系蒙顶五峰之一,为五峰海拔之最,有1450米。“甘露”,茶名来历有二:一谓,西汉年间,“植茶始祖”吴理真植7株“仙茶”于蒙山时,正值“甘露”年号。谓以“甘露茶”以作纪念(“甘露”梵语之意是“念祖”)。二是。喻意茶汤清冽回甘,犹似甘露。
“甘露”茶多采用一芽一叶初展鲜叶,色泽嫩绿,持嫩性好。内含物质丰富。在总结蒙山传统名茶“玉叶长春”(宋・政和二年即公元1112年创制)和“万春银叶”(宋・宣和二年即公元1120年所创制)的基础上,采用精湛的制茶工序:鲜叶摊放→高温杀青→头揉→二炒→二揉→三炒→摊放→三揉→整形提亳→烘焙→匀小堆→复火→包装,“甘露”名茶成茶有紧卷色润,身披白毫;汤碧微黄。清澈明亮;香气馥郁,芬芳鲜嫩;滋味鲜爽,浓郁回甘;叶底嫩芽,秀丽匀整的特有品质。
冲泡“甘露”茶,观之,只见芽叶汲水后尽情舒展。由小小的一簇,像鲜花一样盛开在杯中。极尽美姿;品之。香高味浓,鲜爽回甘,且韵味持久,悠远深长。
四说雅安藏茶
从1000多年前的吐蕃时代到灿烂的现代社会,茶一直是藏族人民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藏茶带着悠悠茶香从古至今见证着历史的兴衰交替。
谈藏茶,我们也会很自然地联想到,由茶而衍生出来的深刻内涵“茶马古道”。这里地茶马古道,内涵上更多是指边茶贸易之道,从雅安出发,经泸定、康定等地进入西藏,一直延伸到缅甸、印度、尼泊尔。茶马古道留下的深刻印迹无不彰显藏茶曾经的灿烂光辉!四川边茶生产历史悠久,宋代以来历代官府推行“茶马法”。明代就在雅安、天全等地设立管理茶马交易的“茶马司”,后改为“批验茶引站”。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公元1796年),规定雅安、天全、荣经等地所产边茶专销康藏,称“南路边茶”。
话说雅安藏茶。此定义有3大含义。一为从产地角度来说,藏茶指在原西康省汉区(现四川省雅安市范围)专为西藏及周边藏族聚居区生产的小叶种渥堆(发酵)砖茶。二是民族物质互补上的定义,历代历朝都将藏茶作为替换战马和制约藏区的锐器,曾一度使茶成为政治需要的砝码,在新中国的今天,藏荼又毫不逊色地成为连接民族友谊的纽带。三为经济上的定义。
传统藏茶制作工艺极为复杂,一般要经过杀青、初堆、初晒、初蒸、初踩、二堆、初拣、二晒、二蒸、二踩、三堆、复拣、三晒、筛分、三蒸、三踩、四堆、四晒等32道工序。耗时约6个月左右。依古法炮制出品。标准藏茶褐黑有光,具红、浓、醇、陈四大特色。
所谓“医食同源”,唐代茶圣陆羽《茶经》有道:“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对属于全发酵的藏茶。中医将其药性归为昧苦、甘、性温和,认为其具有醒神益智、和胃生津、健脾去湿、化食消积等多种功效,且饮用方便,煎、煮、冲泡、提汁、干嚼均可;亦餐前、餐后,眠前、眠后,冷、热均可服用。
“藏茶”之品,不在于外形的娇美,在于滋味的纯正、朴素;观之,汤色红褐明亮,有着独特的陈醇韵味。就如历史的沉淀一样厚重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