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社会的动物”,人们都这么说。因此,就大多数人的本性而言,是喜欢集体、乐于群体活动的。生产如此,生活如此,一般 文化活动如此,茶文化同样如此。
有人喜欢离群索居,或者因为社会生活过于紧张,或者是对人世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厌恶,都是迫不得已。文人、隐士、道家、佛教的茶文化,都有隐出、沉寂的倾向。
三五友人,坐于古刹、清溪、幽谷、茶寮之间,成者干脆自己独以芳茗为伴,以便在清寂中独立地思考。而民间茶文化的特点,则是倾向于集体与欢快。乡间,是以血缘、村社、亲戚构成以茶交际、欢愉的集体氛围。
到了城市,血缘和家族关系淡化了,人们重新以职业、行当或经常性社会活动进行交往,构成新的人际关系和人际环境,茶文化便又以新的形式来出现。于是,出现了新的茶文化内容——市民茶文化。
市民茶文化最典型的表现,便是遍布于中国各地大小城镇的茶馆、茶楼、茶肆、茶坊。所以,又可称为“茶馆文化”。有人认为,茶馆不过是这种集体饮食环境中的一种,谈不到多少“文化”。
其实,这是太不了解茶馆文化了。早期的茶馆,或许确实仅为行人与过往商贾歇脚、解渴的地方。但自宋以后,茶馆的功能远远超过了“饮食” 本身的意义。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代以来中国茶文化在不少领域确实出现衰落趋势,唯有代表市民茶文化的茶馆文化,不仅没有衰亡,反而日益兴旺、独树一帜。随着茶馆的发展,它本身具备的社会功能越来越多样,到明清时,茶馆的发展达到了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