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旅人生
原创 张利云
提起与茶的缘分,大概要追溯到高中时代。高中时期,学校座落在竟陵的鸿渐大道。每周末都要和三五好友去逛雁叫市场买一些日用品。从鸿渐大道走到雁叫市场约二十分钟,中间要经过一个不知名的小湖,湖边有一把茶壶造型的雕塑。如果不去市场,而往与鸿渐大道相交的东向行走,会看到文学泉。这些地方每个月都要经过几次,不过在当时,之于我,只是生活中的必经之地,仅此而已。当然,我进入大学后,才知道这都与一个叫陆羽的人有关。
高中的课余生活还算丰富,有一次的活动就是去参观陆羽纪念馆。我们一行人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城西的陆羽纪念馆。走进略显偏僻冷清的大门,蓦然映入眼帘的是飞檐般的江南特色的建筑,心中很是激动,没想到在江汉平原居然能看到这等风致。到了高三紧张的时刻,在有如石头缝中的小草般探出头看精彩世界的同时,读到周作人“喝茶当于瓦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之句,虽则未见过茶,但似乎与茶神交已久。及至填报志愿,居然发现有茶学专业。想也没想就在志愿表上填上了该专业的代码,并如愿考取。从此茶就走入了我的生活。
同班同学中有好几个是来自茶乡---宜昌的。他们家里就有茶,有一个同学的家就在邓村(邓村绿茶已成为湖北茶业的三大品牌之一),我们自是羡慕不已。从他们的口中,大概知道摘茶不等人的,采茶可是个累人的活云云,一下子让我对茶的无边想象有了一个具体的印象:茶,原来,只是一种农作物,或是一种经济作物,在人们对她产生很多诗意想象的同时,她本身并不诗意。
真正和茶天天打交道的时间是大三,每天学习专业方面的知识,不懂的地方,少不了跑到学校外面的茶园里看看,什么叫鱼叶,什么叫花,什么叫果,什么叫新梢,什么叫灌木,什么叫小乔木。看到了才清楚了。在实验室里有时也做一些茶叶切片,在显微镜下看到茶叶的微观学形态。知道了哪个部位叫液泡,哪里是栅栏组织。等等。及至真的要做茶了,那叫一个苦啊。茶叶真是不等人,摘下来的茶叶如果不及时做完,就会产生不好的气味,做出的茶叶品质也大打折扣。我们班上的同学被分成白班和晚班,轮番采茶制茶。每隔一两天自己采自己做,体会看茶做茶。苦也罢了,最高兴的还是评比自己做的茶。老师将每个人做好的茶叶收好,约取一百克的样子,打乱秩序,编上号码,班上同学统一评分,再加上老师的审评。给制茶优秀的学生颁发奖状。没有得到名次的学生暗地里在下面鼓劲,下次一定要上榜!记得有一次我的茶被老师评成了不列级。和蔼可亲的教授在审评课前告诉了我结果。并鼓励我说,现在实习阶段就是要不怕出错,只有问题出来了,才好改正!如今想来,真是受益匪浅!
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多和茶在一起,更加让我对茶有了一份难以割舍的感情。随着学习的深入,越来越觉得一片茶叶、大千世界,它能变换出六大茶类;在同一类茶叶,也能呈现不一样的色香味形;同一片茶园,也能做出千变万化的风格。那么神秘,那么博大,让你不得不追寻她那离合的神光!现在,每天有机会和来自世界各国、中国各地的茶友们共品佳茗,幸甚!感谢我的生活中有茶,茶,解不开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