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其人,《新唐书》有传,入《隐逸列传》;他自己则也有一篇《陆文学自传》。从这两篇传记所透露的信息来看,陆羽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
陆羽是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三岁就被遗弃在水边,为龙盖寺(今名西塔寺)住持智积禅师所救,收养在寺内。
从九岁时起,智积禅师教他学习佛经,陆羽却说:“我既无兄弟,又削发做了和尚,也就不会再有子嗣,儒家一定会说我不孝。那么我还是学习孔子的教导吧。”
智积禅师很生气,就打发他去从事“贱务”:扫地,清洁厕所,踩泥涂墙,背瓦盖房,放牧三十头牛。
没有纸,陆羽就用竹子在牛背上画字。有一次,陆羽得到了张衡的《南都赋》,因为不识字,就模仿小学生,危坐展卷,假装诵读。看到这种情况,智积禅师又把他约束在寺内,让他修剪芜杂丛生的草木,并派年龄大的弟子加以监视。监视的弟子认为他懒惰,用鞭子抽打陆羽的后背,直到鞭子抽断才罢手。
陆羽不堪其苦,卷起衣服投奔了戏班,写了三卷《谑谈》,以自身遭遇为内容,搬演木偶戏。唐玄宗天宝年间,当地在沧浪水边举办盛大的宴会,地方官命陆羽担任伶人的老师,竟陵太守李齐物一见到他就连连称异,抓着他的手,抚着他的背,亲手把自己的诗集授给他,推荐他到火门山邹夫子处学习。
此后,陆羽就结庐火门山,闭门读书,并用《易经》占卜,得第五十三卦“渐”卦:“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意思是说:鸿雁落在陆地上,羽毛可以作为仪容的装饰。于是陆羽给自己取名为“陆羽”,以“鸿渐”为字。这就是后世声名显于天下的“陆羽”其名的由来。
唐肃宗上元初年,陆羽到浙江湖州的苕溪隐居,自号桑苎翁,和诗僧皎然结为忘年之交。
陆羽相貌丑陋,还患有口吃。除“鸿渐”一字外,陆羽还有一字“季疵”。“疵(cī)”者,疾也,可知陆羽的脸上或身体显眼处留有疤痕、黑痣一类的印记,相貌怎么可能好看得了?
陆羽性格急躁,与人相处,往往一言不合就径自离去,因此而为俗人所忌。在自传中,陆羽是这样描述自己的行事风格的:“闭关对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谈宴永日。常扁舟往山寺,随身惟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往往独行野中,诵佛经,吟古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夷犹徘徊,自曙达暮,至日黑兴尽,号泣而归。”如此行径,无怪乎人们把他比作古时的楚狂人接舆了!
陆羽画像
陆羽嗜茶,自《茶经》三卷一出,天下人才知道饮茶之法。因此茶商往往供奉陆羽的瓷像,号“陆鸿渐”,并加以祭祀,尊为“茶神”。
陆羽不仅知茶,还深谙煎茶之水。唐人张又新在《煎茶水记》中记载了一则神乎其技的故事:湖州刺史李季卿在扬州遇见陆羽,大悦,说:“陆君善于茶,盖天下闻名矣;况扬子南零水又殊绝,今日二妙千载一遇,何旷之乎!”
李季卿将陆羽善茶和扬子江中心的南零水合称“二妙”,立刻派遣可信的军士去取南零水。取回之后,陆羽以勺扬水,说:“这的确是扬子江的水,但绝不是南零之水,而是江岸之水。”扬掉一半,陆羽又说:“现在是南零之水了。”军士大惊,只得招供:“我本来取的是南零之水,但船将到岸时倾覆一半,于是取岸边之水增补。”李季卿和宾客皆叹服,于是请陆羽品评所喝过的水,得二十种水源,而南零水只列第七。
陆羽所著《茶经》,乃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专著,开茶文化之先河的始创之功,功莫大焉。
在结束陆羽的人生传奇故事之时,让我们欣赏一下《全唐诗》中所录陆羽的著名诗篇《歌》。因诗中出现了六个“羡”字,后人也称之为《六羡歌》:“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罍(léi)”是青铜所制的盛酒器,“省”、“台”为官名,由此可知陆羽的生平志向不在为官,而在泡得一壶好茶的西江之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