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是指通过对茶的体认和感悟进行禅修的一种法门,也是依照禅理佛法来演绎的一种茶道。茶是参禅悟佛之机、显道表法之具,禅是以茶净心之理、正清和雅之道。可见二者互为表里,互为因缘,互为体用,互为能所。可以茶喻禅,以茶行禅,以茶悟禅,以茶参禅;也可以禅释茶,以禅施茶,以禅品茶,以禅释茶。
由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导致人们对茶文化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既有广义的理解,也有狭义的理解,而关于茶俗、茶艺、茶礼的界定,继昌茶庄对于茶文化也取狭义的理解,认为茶文化是茶事活动中所形成的精神文化,其三者俱是茶学的一部分。
我国有“浅茶满酒”的讲究,一般倒茶或冲茶至茶具的2/3到3/4左右,如冲满茶杯,不但烫嘴,还寓有逐客之意。泡茶水温也要因茶而异,乌龙茶需用沸水冲泡,并用沸水预先烫杯;其他茶叶冲泡水温为80℃~900℃,细嫩的茶末冲泡水温还可再低点。
茶,由最初的药用到生活中的享用,由提神醒脑的天然功用到致清导和的精神作用,由自然的茶品到社会的人品,这种渐进的认识、升化过程,不仅表现出了人对自然的认识历程,而且也反映出了人与自然高度契合、和谐统一的过程,同时也彰显出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过程。品茶的环境之真。人们品茶,还须要有适宜的环境、氛围和时间,“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矣。”天趣则是指自然天成的环境。《徐文长秘集》称“品茶宜精舍、宜云林、宜永昼清谈、宜寒宵兀坐、宜松月下、宜花鸟间、宜绿藓苍苔、宜素手汲泉、宜红妆扫雪、宜船头吹火、宜竹里飘烟”。表明了品茶需要野、幽、清、净的自然环境。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提出了品茶的适宜时候:“心手闲适,披咏疲倦,意绪纷乱,听歌拍曲。歌罢曲终,杜门避事。鼓琴看画,夜深共话。明窗净几,佳客小姬。访友初归,风日晴和。轻阴微雨,小桥画舫。茂林修竹,酒阑人散。儿辈斋馆,清幽寺观,名泉怪石”等,此外,历代文人雅士选择茶境时,离不开松、竹、梅、兰与琴、棋、书、画等,这些即是人与自然沟通时,对“真”的追求,也是人文精神与自然精神交相涵摄时,对美的感悟。茶人的性情之真。
茶不过两种姿态:浮、沉;茶人不过两种姿势:拿起、放下。浮沉时才能品味出茶叶清香;举放间方能凸显出茶人风姿;懂得浮沉与举放的时机则成就茶艺。人生如茶,沉时坦然,浮时淡然,拿得起放得下。待这茶尽具净之后,自有人会记得你是如何的真香满溢。
茶道是饮茶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人生的艺术,“三道茶”即是最 好的证明。当我们酒足饭饱、悠闲品茗之时,不妨让饱含智慧的茶香浸 于我们生命之中,感悟人生如茶的真谛,神往宜人的茶香妙谛!
心素如简,人淡如茶,很好的一句话。淡雅之美,某种程度近乎古人所说的禅,而那些禅机中所展示的智慧,实际上是在追求这种淡雅之美的境界。人生在世,求淡雅之美,得禅趣,不亦乐乎?淡淡的一丝香甜,柔柔的一缕心音,暖暖的一份真情,美美的一段幽梦,像一条小小的溪,缓缓的润着万物,不会使观者痴迷,不会使赏者沉沦,更不会使恋者疯狂。淡名,淡利,无争,无夺。一切自然了,一切脱俗了,一切入了幽美邈远的意境了。方为一盏无味而至味的茶。那份幽香,那份清醇,那份淡雅,都在默默地品味之中,都在那蓦然回首的感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