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直都喜欢静,喜欢一个人静静的泡茶,享受整个泡茶过程的每一个工序。也喜欢平淡,觉得平平淡淡没有什么不好。安安静静,多了一种观摩世态的感悟。春天的早上,有点清凉的,房间里面放着轻柔的音乐,慵懒地躺在沙发上,很喜欢这种感觉。有人问,为什么这么喜欢茶。因为喜欢茶的感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在茶的世界里,喜欢享受每一道,每一泡茶所带予不同味觉的冲击,可以完全体会着茶的各种变化。
2、茶道六君子(茶艺六用)指的是:茶匙、茶针、茶漏、茶夹、茶则、茶筒。材质通常为竹木,竹制品气质清雅,木制品质感纯然,与茶香墨香相得益彰。
3、同在微苦寂寥之中,浓淡冷暖唯有亲自品尝,久而久之即能从苦中咂出甘甜滋味。正是这种缘故,中国古代文人将";茶";引为素心同调的知己,“无茶不文人”,“茶者,心之水”,只有用心品茶,用心做人,茶和心才能完全相合,才能回到茶的本意。知堂老人周作人才将其书斋命名为“苦茶庵”,并作有《苦茶随笔》。 这当然是人生的非凡境界,吾等虽然难望其项背,但若一心追慕专意修 炼,等待岁月的熟成与时间的积淀,定会令身体强健、精神丰满。
4、细思量,茶中岂止有禅?茶中还有道、有儒,更有佛、道、儒的糅合。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被朱谏称为“仙人采下白云英”的白云茶、陆羽取名的“仙茗”茶、白居易诗赞的“仙茶”等,就含有烟云缥缈的道气。“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尤须三日夸”,欧阳修笔下的江西富豪,大约品尝的是茶中满腹经纶的鸿儒之味。唐太宗李世民在泰山玉皇顶上一边品茗,一边奕棋,他品尝到的茶中,除了追求来世的佛性外,还应有不脱儒途的江山霸业和祛病延年的道心吧?
5、文人品茶,对于水、茶具和环境都有要求。《茶经》的作者陆羽认为,泡茶的水质“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好的茶叶,一般是茶农攀登悬崖峭壁采摘得来的。只有山泉之水,才能与茶叶融合。清代文学家沈三白在《浮生六记》中记载妻子芸娘制茶:“夏月茶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天泉之水,加上芸娘恬静、婉约的气质,这种茶饮来,想必有一种淡然出世之感吧?现代文人中,周作人自称“苦茶庵主”,他对茶具和环境很有讲究。他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如此雅趣,非一般人能体味。
6、生活是种感觉,泡茶、品茶也是种感觉,所以泡茶并无坊间几分钟、水温几度的制式条规,而是讲求心要沉淀、专注于茶本身,泡茶者中途不言,掌壶、倒水动作轻柔,如对万物的掌握;品茶者采少喝、多品的方式喝茶,也就是慢吞吞、细细品,呈现一种文雅、放松的“茶禅”意境。
7、喝茶只有两个动作拿起和放下。 我心里一震,忽然感悟了些东西,喝茶就是这么简单,拿起,然后放下。而人生,看起来繁杂的一切,其实又何尝不是这么简单?有些事何必纠结于心?有些人何必纠缠不清?很多时候,看淡一些,看轻一些,世事原本可以像喝茶一样,不过拿起和放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