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更多的存在于整个茶产业链的末端——消费市场,现在,只要一谈到茶,十之八九抬出"茶文化"这一名词,特别是近年来社会上对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概念认知,老茶是古董,具有保值增殖功能等等宣传,已成为茶行业的毒瘤,科学常识告诉我们,任何食品都有保质期,由于茶叶的内含物随着时间的加长而逐渐消减,藏了几十上百年的老茶内含物已基本消失,品饮这样的茶对人们来说己没有任何价值,相反会产生很多健康风险。可是,一大批没有考上大学的初、高中文化程度的人一直在向人们推荐老茶,他们在城市里每个与茶相关的角落,穿起茶袍,端起茶蛊,来一些程式化的泡茶用茶姿势,并配一些古典民乐,煞是一种高雅茶文化的再现,其实,我到认为这与真实的茶文化关系不大,这些老茶也冲不出什么文化来。倒是有一种被神化的味道。
种茶、饮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还必须有文人的参与和文化的内涵。唐代陆羽所著《茶经》系统的总结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陆羽和皎然等一批文化人非常重视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讲究饮茶用具、饮茶用水和煮茶艺术,并与儒、道、佛哲学思想交融,而逐渐使人们进入他们的精神领域。在一些士大夫和文人雅士的饮茶过程中,还创作了很多茶诗,仅在《全唐诗》中,流传至今的就有百余位诗人的四百余首,从而奠定汉族茶文化的基础。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不经历几年的时间,很难成为大师,今天我和茶友分享一下茶桌上茶叶的冷知识,以备茶友不时之需。入门级的茶友一般是见不得茶叶有梗的。绿茶确实茶梗很少,因为绿茶采摘时讲究的是鲜嫩,嫩茶叶自然没有梗。
简约的生活,快乐的走路,一样的春天啊,让烦恼飘远。人生是一杯茶,品得出苦涩,也品的出恬淡。
找一个人一起喝喝酒、聊聊天、旅旅游,易。找一个人一起看看书,喝喝茶,难。找一个人一起看一辈子的书,喝一辈子的茶,相濡以沫,休戚与共,难上加难。
再香的茶,不要隔夜,隔夜则坏,再美的回忆,不要经年,经年必累,时时清洗茶杯,杯有清气,入茗必香每天清空心事,心有余闲,幸福自来,舍不得清洗昨夜的香茗,必然喝坏今天的肠胃,放不下既往的人事,难免有损当下的幸福,空杯心态,让往事安眠,让当下幸福。
茶艺之美,美在品饮的过程。茶与人与器与水的交融过程,也就是茶师倒茶、分茶的过程。一个最简单的动作,一再重复,就是一种美。把一个最简单的动作,无数次重复,不厌其烦地,每一次重复都当做第 一次做那样的虔诚和认真,才是最美的。
茶圣陆羽说过: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令国人为之自豪的茶叶本来就是茶树上的叶子,因采摘时间和制作方法的差异而品种繁多,白茶、绿茶、黄茶、红茶、黑茶、乌龙茶及花茶各以其显著的特点,适应着地域文化和大众口味的需求。小城福鼎偏爱白茶,我生于斯,长于斯,当然与白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始苦终甜,苦甜并不重要,关键是不要永远是苦的,有苦有填才是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