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万里茶道示意图 制图:万璇
四百多年前,当满载茶叶的商队络绎不绝地从那一片碧水丹山中逶迤而出,翻山越岭,淌水过河,穿越茫茫沙漠戈壁,一路向北,行程达万里之遥,终抵欧洲大陆时,或许当时的人们从未想过这条横跨亚欧大陆的国际贸易古通道会被后人定义为“万里茶路”。
时至今日,山还是那座山,武夷山,依然秀甲东南;水还是那道水,梅溪,却已不能载舟而行。
抚今追昔,当人们试图感知这段早已消逝于历史时空的记忆时,也不免心生好奇:
武夷山究竟有何独特魅力,使得中俄“万里茶道”起源于此地呢?
今天就来与大家简要地说一说。
说到这,便不能不首先提及古代中国最厉害、最擅长做贸易生意的晋商群体。这条“万里茶路”说到底是由并不产茶的山西地区的这群生意人“晋商”开辟的。
▲茶叶贸易(来源:皮博迪博物馆)
作为被称之为“天下第一商帮”的晋商,他们在走南闯北的贸易中发现中国茶这种“神奇的东方叶子”在中亚内陆、东欧等气候寒冷、饮食上以肉食为主的地区特别受欢迎,拥有广泛的消费群体。
除此之外,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中国茶作为难得的东方商品,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扮演了奢侈品的角色,价格十分高昂。这种能获利无数的卖方市场让一向商业嗅觉灵敏的晋商好似找到了一座“富矿”。
▲俄国圣彼得堡
另外,这条中俄“万里茶路”开辟于清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签定恰克图界约之后。当时的武夷岩茶、红茶自明末清初创制以来,已经进入了全盛时期。而且,当时武夷山地区的不少茶人贸易生意也做得特别好,譬如:当时武夷山下梅村的邹氏是当地望族,与清政府授权的唯一能跟外国人通商的广州十三行合作做茶叶贸易生意。
所以,那时候的武夷山茶叶在西方世界看来,俨然就是中国茶的代称。
况且,武夷山地区自唐宋以来便是重要的茶产地,是福建的北大门,与江西毗邻。当年,晋商在武夷山收购完的茶叶,从武夷山脚下的下梅村、赤石村走水路运往崇安,再转运到江西铅山河口镇,然后从江西上饶、湖口到达汉口进行再加工后,再一路向西北行走。首先途经江西、湖南、安徽等地,这三个省都是中国茶叶的主产区之一,产有不少优质绿茶、黑茶、红茶,例如:宁红、安化黑茶、祁红等等。
▲武夷山下梅村
这样一来,眼光独到、最懂得寻找适销对路商品的晋商肯定会溯源而上,选择当时欧洲人青睐的武夷茶,并将武夷山作为这条横贯亚欧大陆的贸易通道的起点。
因而,中俄“万里茶道”发轫于武夷山,并非历史的偶然,而是天时、地利、人和共振下的时代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