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泰斗王文湛在一次讲学时说:“我们要用研学旅行来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激发学生立志,让孩子们将来成大事。”他认为,研学旅行不是玩,是另一种形式的教育,是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宽阔的教育,是学校里得不到的教育。
近两年来,研学旅行实践出现在昌吉州各地,研学旅行成为教育领域的热词,也成为自治州全域旅游的一种新业态、新风尚。
探究性学习与教育性旅行的融合
在中国,游学活动以孔子为先。“游学”一词出自《史记·春申君列传》,曰“游学博闻”。
研学旅行实践,也被称为没有围墙的课堂,是当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探究性学习与教育性旅行的融合,更是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最好载体,旨在通过“行走”的课堂,在一城一区、一山一水间,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昌吉州研学实践景点众多,有以工业旅游为主的特变电工、新疆笑厨食品有限公司、西域春乳业等;以考古和历史研究为主的北庭故城、康家石门子、车师古道等;以自然景观研学为主的天山天池、江布拉克、百里丹霞等;还有集农业科技与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新疆农业博览园等。其中,吉木萨尔县北庭故城2018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同时也是自治区研学实践示范基地。
精心定制精品研学实践主题课程
“边玩边学,寓教于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行实践作为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方兴未艾的全新业态。”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张子斌说。
“研学实践要以活动为支撑,校内和校外资源融合,才能让孩子们研有所思,学有所得,旅有所感,行有所悟。”州一中德育副校长马俊说。
为落实好国家教育部等11个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近日,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联合州教育局召开“2019年昌吉州研学实践发展研讨会”。会上,大家就打造研学实践精品课程、研学基地培育打造、研学资源挖掘等各抒己见。
新疆师范大学副教授漆志忠认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于研学游的课程安排有不同需求,只有让书本里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才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新疆是个好地方”,了解家乡才能更好地热爱家乡。
乌鲁木齐市青少年综合实践教育中心主任张国新认为,研学实践应让中小学生在研学实践中以接受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了解国情、自然生态知识为目标,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遵循教育性、实践性、安全性、公益性的基本原则开展。
“我们将从研学实践产品打造、课程设计入手,深入挖掘‘全域旅游+研学’的丰富内涵,精心定制策划精品研学实践主题课程和线路。”张子斌表示。
不少旅游景区成为“文化大课堂”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在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新疆农业博览园,一群家长和孩子跟着老师诵读民族经典帛书版《道德经》。来自乌鲁木齐市的60个家庭参加了“把课堂开到大自然——卡卡通小导游农博园嗨玩传统文化过大年”亲子活动。这是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及州旅游联合推广中心曾经推出的一款研学实践产品。
在新疆农业博览园里开展的这种寓教于乐的旅游方式,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感受。在我州不少地方,研学实践热潮迭起。户外,结合丰富的旅游资源,让孩子们尽情体验研学乐趣;室内,各类展馆让孩子们了解历史、探索科学、体验民俗。不少旅游景区成为了孩子们的“文化大课堂”。
去年11月中旬启动的阜康市“工业发展红色之旅”迎来了数千名小客人,成为当地旅游的靓丽名片。阜康甘河子镇是新疆工业的摇篮,工业展馆集中展示了新疆50年来工业发展历程。
在张子斌看来,“研学旅行实践不是单一的景点或景区本身,而是依托旅游资源开发的综合研学产品。”
记者了解到,昌吉州即将出台研学实践实施方案,助力研学旅行蓬勃发展。
来源:中国昌吉网
记者: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