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对“隔夜茶”有两种很对立的认知,一些地方的习俗认为,隔夜茶喝不得,如毒蛇般有害;另一些地方的习俗相传,饮隔夜茶(比如六堡茶和白茶之类的茶,非绿茶)可以治疗伤风感冒等疾病。
民间各地区的风俗各异可以理解,但从科学上,这隔夜茶到底有没有危害呢?值得好好说一说。
壹
目前比较权威的说法,来自央视的一档求真节目《是真的吗》。他们在节目中做了一些实验表明,隔夜茶没有危害。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他们取三款茶,分别是龙井、普洱和菊花茶。每一种茶冲泡出三杯,但是时间间隔不同。即制造出冲泡了24小时的隔夜龙井,冲泡了12小时的冷却的龙井,以及刚冲泡好的新鲜龙井。
他们将这些茶分别做了感官审评和安全检测。感官审评由国家高级评茶师楼国柱来评测,他的结论是,不论是放置12小时还是24小时的隔夜茶都没有变质。
而且他还认为,“虽然它泡的时间比较长,但仍具有该茶本来应该有的口感,普洱讲究陈味和醇味,隔夜茶可能还会更好一点。”
贰
感官审评外,他们将冲泡好的样品送检至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对茶水里的亚硝酸盐含量进行检测。
目前国家并没有出台茶叶水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标准,但国家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规定生活饮用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要小于等于1mg/L,他们以此为对照。
数据显示,普洱和菊花茶中,无论是现泡新茶、还是放置了12小时和24小时的茶,亚硝酸盐含量均低于0.2mg/L,而龙井现泡新茶也同样低于0.2mg/L,但龙井放置12小时和24小时的茶亚硝酸盐含量分别为为0.25mg/L、0.26mg/L,稍高于其它,但均低于1mg/L。
国家高级评茶师楼国柱称:“同样的一杯白开水和一杯茶水放置一个晚上,茶水里的亚硝酸盐的含量,比白开水还要少。因为茶叶里有一种含量比较大的成份叫茶叶多酚,还有一些维生素类的物质,它起到了阻碍亚硝酸盐形成的作用,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
叁
央视的结论比较有说服力,但唯一的不足,是其标准显得稍显宽松,比如感官审评中,差不多是以“变质”为标准。而在理化检测上,也仅仅以“亚硝酸盐”含量为指标,这可能给隔夜茶带来理解偏差。
一些茶业前辈认为,隔夜茶虽然无安全上的大害,但常饮隔夜茶,恐怕也不是个好习惯。
原因有三,一是感官上,隔夜茶确实还保有滋味,甚至个别的茶,如熟普,还有稠厚醇味,但并非所以的茶都如此,比如绿茶。而且茶叶的香气,也由于放置时间过长而消失殆尽。
其二,隔夜茶虽然无亚硝酸盐含量超标的困扰,但由于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由于氧化作用,也可能在茶汤中产生不好的杂菌,饮用这种茶,对人体的肠胃是不好的。
其三,隔夜茶由于长时间冲泡,茶汤中内含物质的浓度大概率较高,而长期饮用浓茶,对一般人来说,特别是肠胃不好的人,也是有坏处的。
至于饮隔夜茶治疗感冒这个习俗,可能与茶的浓度有关,但并无科学依据,本文暂不涉及。
结语
隔夜茶虽没有安全上的大问题,但并不适合长期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