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伏天未至,已经有茶友未雨绸缪上了。
买了三斤的白毫银针,在储存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才好?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热最闷的时间段。对于白茶来说,极端的温度和高湿的环境可不是一件好事。
一部分茶友在酷暑来临之际,已经行动起来,将白茶的包装层层加固。
从实际行动上,十分注重白茶储存的外包装,这是正确的!
但在注重茶叶外包装的同时,还需要同时顾及茶叶内里是否出现含水量过高的情况。
就像是一个国家,内忧外患都需要防御,顾此失彼,同样可能导致灭亡。
所以,对于想要将白茶存好的茶友们来说,茶叶的包装诚然是个重点,但白茶自身的含水量是否达标也需要引起重视。
专业的茶厂中,有专门检测茶叶含水量的机器,但绝大多数茶友家中并不会有如此专业的机器。
于是,今天便来和茶友们说一说,如何通过眼观、闻香、手触、冲泡等简单的方式,辨别出白茶的含水量是否超标。
《2》
眼观
通过眼睛来辨别白茶的含水量是否达标,是最直观的方式。
含水量不达标的白茶,往往有着极为迷惑性的外表——干茶的表面极其完整。
一般情况下,正常达到含水量标准的白茶,在运输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产生一定的磕碰。
在茶叶极为干燥的情况之下,有磕碰自然会令一些茶叶产生碎裂。
尤其是白牡丹或者是寿眉一样的散茶,不仅干茶带有芽头、叶片、茶梗。并且,它的形态还是自然的,没有经过揉捻的自由状态。
在极为干燥的情况之下,茶叶之间相互产生摩擦,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碎裂,对茶叶的完整性造成一定影响。
茶友们在收到茶叶之后,如果发现有一定的碎茶,实属正常情况。
含水量达标的白茶,经过包装、快递运输、储存搬动之后,不可能毫发无损。
如果出现白茶散茶品相极为完整,随便取出一枚干茶,从芽头、叶片、茶梗都极完美的情况,反而要引起重视,茶叶品质必然有异!
为何,想想薯片和马铃薯片之间的区别就明白了。
正常的薯片含水量极低,即使充氮包装已经保护其不受运输中的挤压,但是因为包装内仍旧留有大量空间的缘故,物体相互碰撞也会产生碎裂。
白茶散茶也是如此,在茶叶之间还留有一定的空隙,在搬动的过程中茶叶会产生晃动。
在含水量达标的情况下,茶叶叶片薄而干脆,在搬运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些正常范畴内的碎裂,不需要太过担心。
什么样的白茶会在运输之后依旧保持完美的样子呢?
一定是含水量超标的白茶,茶叶中含有过多的水分,枝和叶都带有一定的韧性,就像是新鲜的树叶枝条一般,即使被反复拗折也不会有损伤。
《3》
闻香
香气,是好茶身上一种极为明显的身份标识。
或许白茶当中的香气不同,但值得肯定的是好白茶的气味一定是令人感到舒服的香气。
白茶本身的工艺就较为简朴,茶叶所散发的香气也都来源于自身。
如果在白茶当中闻见带有酸的气味,那就一定要谨慎!
毕竟在白茶并不像柠檬、青梅、杨梅一类的果实一般,自身便带有柠檬酸、果酸、苹果酸等酸类物质。
在工艺正常且储存良好的情况下,白茶中是不会出现酸味的。
白茶出现酸味的其中一种情况就是在储存的过程中,自身的含水量过高,在一定温度之下白茶发酵,产生出本不该出现的酸味。
在白茶发酵还不是特别明显的情况之下,变质产生的酸味带有些类似酸水果的气味,像是青梅、杨梅、酸腐的梨一般。
当白茶出现这样的酸味之后,便可将它“拉黑”。
发酸的白茶不仅消耗了内质,会令汤水滋味变得格外浅薄,最重要的是茶叶变质可能产生了不好的物质。
任何的食物在变质之后,都不能够食用,茶叶又凭什么能够例外?
除了酸味之外,含水量超标的白茶在储存的过程中还有可能会出现霉味、闷味、巧克力味等气味。
若是出现,则说明白茶品质受到影响。
《4》
手触
使用“手触法”来进行辨别白茶的含水量时,首先要保持自身手部的干燥和洁净,然后再用干净的手来感受茶叶。
否则在手本身不洁净的情况下,不仅会影响对含水量的判断,而且会对白茶造成污染。
品质好且含水量达标的白茶,在用手接触的过程中感觉是干燥的、舒爽的。
如果是白毫银针,用指腹去感受芽头的最尖端,那是极为扎手的,像是小银针一般。
相反,如果白毫银针的尖端,摸起来是软乎乎的,没有什么力道的存在,那算得上什么银针?
在称茶的过程中,也能够感觉到含水量达标的茶叶,其干茶手感极为蓬松干燥。
用手抓取白茶散茶的时候,不能太过用力,毕竟干燥的茶叶是很脆弱的。
就像是手里抓着一个生鸡蛋,不由自主的就会放轻力度。
舒朗的白茶散茶,或者是被撬成薄片的饼茶,在冲泡的过程中都呈现出明朗的状态。
好似秋天的上海街道边上的梧桐树叶发出清脆的声响,无边落木萧萧下。
唯有含水量超标的白茶才会拖泥带水。
投茶的时候,茶叶和盖碗接触竟然不会发出悦耳的声音,甚至发出闷闷的,不甚明朗的声响。
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就要格外的引起重视,白茶的含水量已经超标,品质遭到损害。
《5》
冲泡
冲泡是饮茶前需要进行的最后一步,白茶的含水量是否超标,一泡便知。
对于含水量超标的茶叶来说,往往在冲泡一两次之后,茶汤的滋味就变得尤其淡薄。
没冲泡两三次,茶叶中的物质累积几乎被消耗殆尽。
甚至因为含水量超标,内质物匮乏的缘故,茶汤滋味呈现出分层的状态。
茶汤入口,用舌头感受,茶是茶,水是水,两者泾渭分明,完全就没有相互交织在一块儿,彼此之间滋味融洽的样子。
就像是不入味的拍黄瓜,瓜是瓜,酱料是酱料,吃起来没甚意思。
而对于好茶来说,这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情况。
品质好的白茶,在没有遭受任何损失的情况之下,其内质相当扎实丰厚。
如此茶汤在冲泡得当的情况之下,汤水中所容纳的内质丰厚,滋味自然也就要饱满富足。
用舌头去掂一掂茶汤,汤水是有重量的。
柔软细腻的汤水在舌面上如同丝缎一般滑过,汤感极好,饮用体验更是随着内质的丰厚水涨船高。
含水量超标的白茶则不然,同样称取5克的干茶,含水量多的白茶当中的水分占比更多,那么相应的茶叶内质就更少一些。
通过品尝茶汤滋味的饱满与否,也能够对白茶的含水量做出一定的判断。
《6》
蔡恒公因为讳疾忌医,从而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对于白茶来说,道理也是一样的。
由于早期在制作的时候没有将含水量控制好,严格守住底线,又或者是在储存的过程中疏忽大意,让茶叶受潮。
不论是哪一种疏忽,无疑都是造成茶叶品质下降的罪魁祸首。
含水量超标的白茶,要是属于前一种制作时便没有控制得当的情况。
那就可以使用文章当中提到的眼观、闻香、手触等方式进行鉴别。一旦出现端倪,一定不要购买。
可要是后一种,自身储存不当,导致茶叶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后含水量超标,那就怪不得别人,只能够在日常存茶的过程中多多注意些。
真正的好茶得来不易,千万不要得到之后反而将它耽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