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三卷《乐小舍弃生觅偶》中有这么一段话:“从来说道天下有四绝,却是:雷州换鼓、广德埋藏、登州海市、钱塘江潮。前三绝,一年止则一遍,惟有钱塘江潮,一日两番。”从此,“雷州换鼓”便为关心热爱雷州文化人士所津津乐道。但“雷州换鼓”到底是什么,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探讨文章连篇累牍,有一位热心人还遍查资料,旁征博引,出版了一部洋洋洒洒几十万字的专著。关于雷州换鼓的研讨文章可谓汗牛充栋,归纳起来大体上有如下几种见解,但随之而来也产生了几种疑问:
一说雷州换鼓是祭雷仪式,把场面描绘得盛大恢弘。祭雷是人的行为,四绝中的广德埋藏、登州海市、钱塘江潮都是自然景观,为什么偏偏雷州换鼓是人文景观,显得另类?
一说雷州换鼓是天人感应,人间敲打铜鼓求神祈雨,引发上天行雷布雨。这种直接的“天人感应”有科学根据吗?
一说雷州换鼓是金属记忆,铜鼓打裂了能重新弥合。清道光丁酉举人杨晃岱《雷庙铜鼓歌》有此记载:“抛砖掷瓦动地来,破裂一声人散后……谁知其物具神通,已破还完数日中”。某种金属有记忆和恢复功能,当属普遍规律,那就不算“绝”了,何以被列为“天下四绝”呢?
一说雷州换鼓是狂风作怪,像雷祖庙的屋梁从古庙飞到英榜山一样,铜鼓偶然被大风刮走了。连屋梁飞来尚且存疑,现在反而借用来吹走铜鼓,此说很难服众。即使真有那么偶然,但冯梦龙明明说“四绝”的前三绝,“一年止则一遍”,换鼓自是年年会发生,难道年年都会发生大风吹走铜鼓吗?
还有一说,认为“换鼓”是“风鼓”的谐音,雷州台风中既有风雨又有雷暴,雷是天鼓,风雷就是风鼓。雷州话“风鼓”和“换鼓”音近,风鼓风鼓,传成了换鼓。
…………
什么是雷州换鼓?说来说去,都没有说明白。
我们不妨朝另外一个方向去思考。先考问一下:雷州的鼓为什么那么出名?
《说唐》第二十九回有这样的记叙:“程咬金道:‘这也罢了,这次败了杨林,岂不是孤家之福星?王王兄(按:指王伯当),你可为孤家去金州取景阳钟,秦王兄(按:指秦叔宝),你可为孤家去雷州取龙凤鼓。’二人领旨,分头而去。”这里说的鼓在雷州哪里,为什么叫龙凤鼓?查阅历史资料,便知道秦叔宝要去借的,是雷州雷神庙的铜鼓。雍正年间知县张元彪《雷祠铜鼓歌》:“左右悬之三铜鼓,陶铸古错钦大雅……其一中宫一中商,宫商迭奏鸣凤凰。”还有杨晃岱《雷祖庙铜鼓歌》:“至今铜鼓悬庙堂,长调律吕和宫商。”宫商和鸣,故谓之龙凤鼓。
由此我们想到另一个问题:这样一来,雷祖庙为什么要供铜鼓呢?原来,人间的鼓和天上的鼓是有关联的。有一副流传甚广的对联:
玉帝行兵,雷鼓云旗,雨箭风刀天作阵;
龙王夜宴,月烛星灯,山肴海酒地为盘。
雷是天神的鼓,古典上也有记载。《云仙杂记·天鼓》:“雷曰天鼓,雷神曰雷公。”裴渊《广州记》:“雷,天鼓也,霹雳以劈历万物者也。”雷祖既然被尊为雷神,庙中当然要供奉大鼓。初始是民间铸造的三面铜鼓,后来则程序化,采取象征性的工艺品。《雷祖志》说:“至于……雷车雷鼓等物,各以板图藏于庙内,令郡民每岁当里役者依样修造,逢上元日(正月十五日),齐候文武各官送入庙致祭,名曰‘开雷’”。
这么一来,雷和鼓就扯上关系了。
《广东新语》云:“六月二十四日,雷州人必供雷鼓酬雷。”其中有“每岁”一词,即每年都要做一遍,也就是要更换一次。雷车要换,雷鼓也要换。于是就有了“换鼓”一说。地下换鼓,天上也要换鼓。天鼓是什么,不就是雷吗?庙换新鼓,天换新雷,这就是雷州的换鼓!不排除在举行祭祀雷神仪式之时发生雷暴,人间天上同时“换鼓”,这种景观就更加奇妙,更绝了。遇到这种情形,人们便会惊叫:“天换鼓了!天换鼓了!”于是,“换鼓”便成为雷州的一道自然景观。
雷州换鼓能称得上“绝”吗?我们从诸多“换鼓”探求者引用过的各种版本的广东通志、雷州府志、海康县志以及《图经》《方舆胜览》《南州异物志》《寰宇记》《广东新语》《岭南即事》《雷祖志》《搜神记》等等古籍中,都有关于雷州打雷惊世骇俗的描写。其实用不着引经据典,我们自身的经历,都可以证明雷州打雷“非同凡响”。
雷州半岛和爪哇岛同列为世界著名雷区,由于地质、气候等多方面的原因,年平均雷暴日数近90天,多的年份达100多天。每年5—9月份是雷暴多发季节,其中7至8月是雷暴高发期,雷暴活动密度大、频次多、强度高,极易出现雷击灾害。打雷之时,频频电闪,如火树银枝,似金蛇狂舞,电闪雷鸣,山崩海啸。闷雷、炸雷、落地雷、滚地雷……人们感觉雷声似在屋宇之上、房檐庭户之间,十分吓人。外乡人士若非久居习惯,遇到“换鼓”必定悚惧恐惶,惊叹叫绝。广为传播,“雷州换鼓”便脍炙人口,跻身“天下四绝”之列。
雷州人为什么崇拜雷?这是农耕社会的产物。旧时科学不发达,几乎没有水利设施,种田人靠天吃饭。雷州半岛虽然多雨,但气候炎热,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常年干旱,望天求雨。有一首颂神雷州歌很能说明当年农民的心态:
百姓只望盛雨水,番薯大条稻长穗,
个月若有三阵雨,播粪不如雨水肥。
天打雷就会下雨,盼到雷声就盼到了雨水,农夫喜雨,自然喜雷。雨水成了命根子,对雷岂能不崇拜!雷暴声势威猛,对雷州人是一种锻炼和考验,造就了粗犷刚烈、嫉恶如仇、英勇顽强、执着坚毅的性格,也奠定了雷州文化炽烈阳刚的底色。这也是雷州人对雷和“换鼓”津津乐道的缘由。至于“换鼓”所指的自然现象至今犹存,而“换鼓”这一说法为何消失了?这完全是社会进步所致,科学日益昌明,凡带神话色彩的典故自然日益式微。
以上简述绝非标新立异,只是对《警世通言》编者的观点稍加阐释而已。“雷州换鼓”指的是什么?明确地说,就是雷州的雷暴,特别是每年“开雷”之后的雷暴现象。书上的注释本来已经印得清清楚楚了,而探究者们却舍近求远,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弯越拐越大,离真相却越来越远。谓予不信,请认真读一读《警世通言》书上的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严敦易校注):
①子胥——春秋时,伍子胥在吴,屡谏吴王夫差,不要轻视越国的复仇计划。夫差不听。后来子胥自杀。传说浙江的潮水,就是他的魂魄在发怒。
②雷州换鼓:广东雷州地方,地近热带,多雷雨。旧时当地很多关于雷的神话,有雷公庙,每年定期由民众向庙里献雷鼓雷车,换鼓当是指每年春夏季中某次大雷,民间认为这是换鼓的一种表现,具体的情况叙说,今已不传。
③广德埋藏:安徽广德地方,有长乐洞,又称大洞,洞深广莫知所穷,这大概是旧时对于有关这个洞的神话传说,具体的情况叙说,今已不传。
④登州海市:登州,今山东蓬莱,海市就是“海市蜃楼”,原是光学是的一种折射现象。旧时人不知这缘故,以为是海上仙山的出现,并说只有等州蓬莱阁可以看到。
从以上注释可见,“四绝”中后面三项都是自然现象,都因为蒙上神话色彩而被叫绝。那么,将“每年春夏季中某次大雷”认定为“换鼓”,并被列为四绝之首便顺理成章了。
作者:吴茂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