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洞庭湖畔,那里有享誉“岳阳天下楼”的岳阳楼,它是故乡的楼,也是我心中的楼。
岳阳楼矗立于湖南省岳阳市古西门城头,枕巴山,瞰洞庭;整个楼体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自古与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古人为岳阳楼留下了丰厚的文化资源,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声名益著,名播四海。
小时候,跟家人登岳阳楼,我每次都会带上白纸和铅笔,把白纸按在墙壁金色的字体上,然后用铅笔在纸上涂,白纸上很快就出现一模一样的铅色字体,心中神奇的感觉油然而生。有时候,几个小伙伴相约在狂风暴雨中登上岳阳楼,放眼水天一色、浩瀚无垠的洞庭湖,时不时用随身携带的铅笔和白纸涂墙上《岳阳楼记》等金色字体,特有成就感。
读中学那会,常登楼拍照,周末有事没事喜欢带着傻瓜相机去楼区溜达,马不停蹄地行走在楼上楼下楼前楼后的每个角落,用镜头捕捉不同的视角,拍楼拍景,不但自己拍,还不时帮游客拍,将无数个美丽的瞬间记录在了最原始的胶片中。
记得学习《岳阳楼记》时,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带全班同学实地参观岳阳楼,领略名楼名湖的人间仙境,大家都高兴得手舞足蹈。用当时老师的话说就是:让同学们从课文中走出来,用心去感受岳阳楼的精彩。岳阳楼是一个游玩的景点,也是一个写作的载体。范仲淹的文字就像一块磁铁,吸引着同学们去探究岳阳楼的美,大家边走边玩,在玩中思考,在思考中记忆。当时,我负责帮全班同学拍照,忙得不亦乐乎,又是单照又是合影的,却忘记为自己拍一张,后来班会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谈游楼感受,大家跃跃欲试,轮到我发言时,我一本正经地说:这次岳阳楼拍照的经历,不但让我深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浸染,还真正领悟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精髓……
上大学后,口语老师常说,学好英语需要勤学多练,要善于创设英语情境,看到什么说什么。于是乎,暑寒假我习惯去岳阳楼前广场找外国人练口语,因为节假日期间那里旅游观光的外国朋友最多,每逮到一个外国游客都十分欣喜,寻找各种话题跟他们交流,坚持了好些年,我心里明白,自己英语口语的提高有岳阳楼景点会话的功劳。
有一年国庆假期,去游览岳阳楼,正好赶上岳阳楼景区搞活动:楼前广场两侧均设有“背记亭”,游客只要在10分钟内,用普通话背完《岳阳楼记》,就能获得一张免费通行证,当天免费畅游岳阳楼,如果中途忘记,还可以重新排队温习后再背。楼前广场人潮如涌,两条长龙般的队伍分外醒目,排队等候的大多是中学生、大学生等年轻人,也有一些较年长者,还有陪孩子来的家长。大家边排队等候边捧着手机或书本或纸张“突击”背诵。“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范仲淹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在岳阳楼景区前被反复吟诵,整个广场都弥漫着琅琅读书声,格外悦耳,宛如一个露天大课堂,形成楼前广场一道独特的风景。
刚开始,我有些顾虑,既担心排队等候耗时太长,又担心到时自己背不完整会献丑。可看着队伍那边正在专心朗诵的年长者,尤其是看到径直上来就排队的几位外国人,我不由自主被这氛围给吸引过去,以最快的速度拿出手机下载文章,体验这种久违的读与背的过程。站在我前面的是一位来自武汉大学的荷兰留学生,他说:昨天他已经买票参观过岳阳楼了,今天来背诵,目的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汉语言文学素养,同时也想获取“免费登楼纪念券”作为留念;站在我身后的是一位湖南科大的大一新生,他专程坐车来游岳阳楼,他说:“4年前,初学《岳阳楼记》时背诵过,洋洋洒洒三百多字,字字珠玑,恢宏大气,但一直没机会过来一睹岳阳楼风采。4年后的今天,我终于来了,而且还来得及时,背诵有奖,太值了!”也许,游客通过背诵爱国主义佳作获取免费门票,不仅是一次成功的体验,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现在我已离开故乡二十多年了,但每次回老家,都会约上亲朋好友故地重游岳阳楼,在楼前广场兜风、登楼望远、走林荫路、坐亭子、看枫叶,玩花伞……美丽的风景,最能体现双眸的价值。曾经多次想过书写岳阳楼,却总担心自己写不好而迟迟不敢动笔,朋友鼓励说,你笔下的文字不一定多么深刻,但流荡出的一定是最真实的独白。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自古以来,岳阳楼凭借山水地势之胜,成为八百里洞庭最佳观景点:伫立岳阳楼上,观天下洞庭奔流,日夜不歇,看古今天下大事,历历在目:依仗千年的历史积淀,浸染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我心中,岳阳楼不但是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更是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现场!
作者:易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