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啊,当夜幕低垂
当雪花飘零
请唤我的乳名
我在你的春天里诞生……
流沙村这个具有革命光荣传统的老村庄,在千帆竞发,一浪高似一浪的拍击下,翻开了农村振兴战略崭新的一页。特别近几年的蝶变,可谓天翻地覆,令人叹为观止……
流沙村濒临北部湾,位于覃斗镇南侧13公里处,全村1550户,8060人,总面积7平方公顷,全村无水田,主要产业是养殖珍珠、金鲳鱼、扇贝螺,种植青枣等。
流沙村是革命红色村庄,具有光荣的历史故事。特别是流沙连的影响力,不仅在流沙村家喻户晓,在整个雷州市也有耳闻目染。
1949年3月成立的流沙连,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第一次战斗是在乌石嘉山岭东面的田墩村黎明前打响,由于特务的告密,流沙连和两支武工队近100人,在敌人重重包围的情况下,他们临危不惧,与敌人展开了生与死的较量。借着夜色的掩护,战士们杀开了一条血路,冲击重围。第二次是在雷州的英利丁满、三家以南10多公里的田头地区与敌军相遇,再次展开了血与火的交战,密集的枪声、手榴弹的爆炸声交织在一起,打得天昏地暗,烟尘滚滚,给敌人沉重致命的打击。从下午打到黄昏时刻,他们发扬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终于取得了胜利。
流沙村是我的故乡,是我父亲的出生地,那里的红土埋葬着我的先祖,她的发展变化时刻牵系着我的神经和细胞。正如著名诗人艾青所写的《我爱这土地》结尾的两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上世纪70年代,我也偶尔随叔父回故乡流沙村,那时的流沙村在我印象里除了茫茫的大海外,不是低矮的茅草房,就是窄窄坎坷的羊肠小道,周围荆棘丛生,一片荒凉的景象。一年到头就是几亩地,或小渔船在海上作业,生活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流沙村人面对这些苦难,并没有悲哀,也没有怨叹,更没有自暴自弃,他们血管里流动着先烈红色的基因,敢闯、敢拼、敢富是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流沙村人奋发出来了,吹响了向大海进军的号角,开发珍珠养殖像雨后春笋,找到了致富的路子。流沙村人发了、富了,希望的种子破土而出……
90年代,为了做大做强珍珠产业,又陆续办起了珍珠加工场,以尹南忠为首的珍珠不仅在广东、全国畅销,也在日本、东南亚畅销。从此,流沙珍珠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南珠第一村”。
珍珠产业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到2000年,国际市场处于低迷期,珍珠销路不畅,甚至滞销。面对着困惑、挫折、打击,他们并不放弃,继续探索对策、挖掘市场潜力。虽然珍珠造就了大部分人富了起来,但还有少部分人仍然贫困。2015年,经过全村调查摸底,该村农民人均收入5510元,根本达不到温饱,被定为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54户651人。如何让这些人脱贫?村干部组织村民召开了好几次会议,都未能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要脱贫必须有资金扶持。一天,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中国审计署广州特派办主动请缨来流沙村扶贫攻坚,无疑给人们带来了希望,注入了强心剂。2016年该工作组两名党员驻进了流沙村,开始了长达4年的扶贫工作,走家串户,同村民打成一片,研究可行性项目,把一笔笔的资金投入。功夫不负有心人,流沙村开始蜕变。同年年底,脱贫60户,176人;2017年,脱贫44户,219人;2018年,脱贫45户,233人;2019年,脱贫户5户,23人。人均年收入达到11200元,比2015年收入翻了一翻,完成全部贫困人口154户651人脱贫退出。铺设硬底化道路3公里,投入帮助资金520万元;建排污通道1.5公里,投入帮扶资金1500万元;建污水过滤池6个,投入帮扶资金300万元;尊鼎养殖珍珠场投入帮扶资金1.4亿元,养殖面积1625平方米;规划渔船避风港300个泊位,立项通过资金2406万元;还有小学5人标准化草坪足球场,实用面积2100平方米,投入帮扶资金96万元。还有周围的绿化带,新农村建设一座座崛起的楼房,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撩人眼球,令人感慨万千……
当你准备进入流沙村,公路左侧首先扑入你眼帘的象征性艺术“珍珠”徽志,高3.2米,投资60万元,四周花岗岩石砖碉砌围栏,红色簕杜鹃花环绕盛开,在阳光的映衬下,熠熠生辉,诗意勃发。
去年底,该村革命先辈的后代,为了探寻父辈光辉的事迹,从深圳风尘仆仆赶来,走访、搜集、拍摄、记录,准备着手筹建流沙连纪念馆,让人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优良传统代代承传。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时代的巨轮长风破浪,红色旗帜高高飘扬。流沙村、流沙连的革命史,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无穷活力的奋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