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山村,位于雷州市沈塘镇东边。村庄不大,居住人口也不算多,却听别人一次又一次在唇边提及,全是赞美之辞,溢于言表。
这里没有城市的喧闹与嘈杂,唯有清幽的景致。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硬底化大道,宽阔笔直而且平坦。一柱柱路灯挺拔着腰杆,笔直的指向天空。倘若在夜晚,灯罩高悬而璀璨,划过斜长的影子,该有多美啊!大道两旁,竹篱好像横竖撇捺的笔顺,圈着五颜六色的花草,一圈圈小花圃,沿着大道一直延伸。仿佛色彩斑斓的图案,美不胜收。白的花儿、黄的花儿、红的花儿……这些叫得出名字与叫不出名字的花儿,仿佛被风儿一一点名,都摇晃着脑袋向我们问好示意。
我们停下脚步,斜依在路旁雕栏边,或仰望,天空一如既往的明净清澈。或打量,来来往往的村民都像花儿一样带笑着。或放眼远眺,宽阔平铺的庄稼地里,镶嵌着一块块绿油油的田垄,生机盎然,有辣椒、玉米、花生……
步入村内,不由得惊喜了脚步。巷道宜人,平整爽洁,路灯成行,绿树成荫,垃圾桶也站立着自己的身影。我还捕捉了一个小小细节,一位小孩子仿佛长着火眼金睛,像逮小偷一样,刹那间捡起一张小纸屑,丢进绿色垃圾桶,仿佛在说,别弄脏干净的巷道!听说全村男女老小都这样,已经形成良好氛围。我心海顿时涌起赞叹!
树荫下,树影旁,健身器材像机器一样忙碌着,城市的方式,在这里也摇摆着农人的身姿。另一侧,石凳塞满阵阵笑声,不时几只鸟儿从他们头顶飞来窜去,倏忽又鸣啭枝头。擦肩而过三三两两村民,微笑着,步履轻快,或向我们点头,或向我们打招呼,热情宛如一层层海浪漫来。他们衣着不算华丽,倒也笔挺整洁,一张张朴素无华的脸庞,一扇扇憨态可掬的笑容,美好与满足都黏贴脸墙上。
这里民居布局甚称一大奇观。所有房屋都是年代的象征,无论年代多么久远,布局都是那样齐整有序,岁月悠悠,在这片土地上永远是安祥而美好的。一排排房屋是笔直的,一条条巷道也是笔直的。每一座房屋仿佛就是巷道上精准的刻度,不差毫厘,位置永远是那样的妥贴,很有视觉享受。老屋子与新楼房挤在一起,即是时光与时光挤在一起,不曾远去。经过每一座房屋,穿梭每一条巷道,始终是兴致盎然,并不觉得单调。脚步顺流直下,踩着崭新的青石板,自始至终荡漾着惬意的声响。老平房经过重新装潢,显得井井有条,连着地地道道的农家小院,弥漫着浓浓的乡村气息。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屋换新颜,一排排,一行行,每一堵墙体皆是喷漆着鹅黄的色调,显得那样的整洁而美观。
一幢幢小洋楼美丽端庄,别具一格,仿佛雨后春笋般,绽放着新农村的春天。鲜艳的墙壁,几乎是明窗净几,阳台上花草摆腰,绽放笑脸,很有视觉冲击。在楼房周围,绿草如茵,仿佛是大自然亲手编织的绿地毯,各种各样的花儿探出头来,绚丽地绽放,把日子打扮得格外美丽。
所有房前屋后,圈着草地,绿茵如毯,朵朵鲜艳的三角梅缀满枝头,一片片,一簇簇,宛如红霞酒落,好似彩雨缤纷,清风徐来,暗香阵阵,泌人肺腑。偶尔一只蝴蝶飞过来,落在花蕊上,像一首诗点点缀花蕾上。生活在乡村里,又仿佛置身城市公园的幽径上,我此刻心情,宛如风筝般自由自在地飞扬。
我们一边走着,一边听着该村委会莫书记娓娓道来的介绍,走得惬意,看得入神,听得醉。村委会“两委干部”主动请缨,带领村民小组组成“突击队”,结合本村具体情况,进行分片包干,细划责任区,定型网格化管理模式。广大村民齐心协力,全民动手,一呼百应。特别是近多半年来,对村庄以及大道小巷进行了地毯式整治,为了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可谓是下了大决心与花了大力气。
莫书记滔滔不绝说道:本村有18条巷道,每一条巷道都像流水一般笔直,而且每条巷道都设有巷长制,都竖着标签牌子,都写着巷道名称与巷长的名字。由本村15名党员和3名村代表担任,对号入座,担子在肩,在他们看来,就是挑起泰山的重量,扛起每一条巷子清洁卫生的管理旗帜。督促村民落实好“门前三包”制度,村委会每季节进行一次“文明家庭户”评选活动,家家户户都争当文明户,已经形成了常态化氛围,各种活动搞得有声有色,这样的先进在村民心里分量还很重呢。
听着,听着,我的脑海顿时浮现一组组生动的画面,一群人奔忙着,清扫着早晨与黄昏,不分男女老小,小的大约有五六岁,老的也有七老八十了,场面温暖而火热。是啊,家禽全部被圈养起来了,房前屋后不再堆放杂物了,危房与草坯屋全部拆除了,一面面墙体全部涂彩黄色的油漆,像水墨画那样美。又有一群人就是村庄的美容师,编搭篱笆,编织各种各样的遮栏,环绕房屋后,栽花植草,使村庄既有公园的模样,又有田园的气息。更有一群人及时清理垃圾,排灌村内地下排污,污水不再横流,地面永远是那么的整洁,即使下雨了,污水也哗啦啦的向地下酣畅淋漓流去。
不知不觉中,我们置身村内小广场,刚建成不久,静谧而祥和。几棵古榕枝繁叶茂,苍翠欲滴。地砖是新的,墙面浮雕也是新的。亭廊古香古色,是那么的锃光瓦亮。
这是一个红色主题的广场,一组“军民鱼水情”主题雕像坐落广场正前方,庄严肃穆。仿佛让人看到车轮滚滚,男女老少纷纷拥军支援前线,握手挥别的场面非常温馨,非常感人,那段穿透灵魂的岁月,经过精雕细琢,惟妙惟肖。这是村民闲情逸致的好去处,又能缅怀先烈,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原来,这是一条革命老村庄。时光倒流,追溯上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那个星火燎原的岁月,因这里地处偏僻,非常适合从事秘密的革命工作,安设地下交通站,与敌人展开游击战。虽然日子在风雨里飘摇,却搞得有声有色,层层林海是最好的屏障。革命的熊熊篝火,曾经在黑沉沉的深夜里燃烧。在这里创建党组织,接受党的领导,壮大党的队伍,全身心投入抗日战争的洪流,吹着号角,一直坚持到擦燃解放战争胜利的曙光。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时仅300多人的村庄,就有40多名男女青年为了追求真理,要求进步,纷纷走上爱国救亡的道路,有的以其它身份做掩护,搞秘密地下工作,或奔赴前线,不少人为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多少慷慨就义的画面,一次又一次地,宛如电影镜头般在我脑海里浮现。
此时此刻,我陷入长时间沉思,读懂了一份情怀,一份坚持,一份传承,一份厚重。读懂了鲜血染红的过往,策马扬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