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从医院回来,医生的话还在耳边回响:要懂得放下,要加强运动。
张林想,才五十岁,身体怎么就亮起红灯了呢。也是从这一刻开始,张林才深深地体会到,一个人,再多的财富都是身外物,只有身体健康才是最关键。
张林开车到城外转了几天,发现离县城二十公里有一个最适合散步的地方,这里环境幽静,空气清新,张林看了一眼,就喜欢上这里。
茫茫一片农田,田间是三米宽的水泥路,水泥路侧边是排水沟。水泥路纵横交错,把一块大田划分成一个目字。农田的南边是一条通往县城的大道;东边是一片树林,树林旁边是一口大池塘;西边有一条小河环绕;北边是村庄。
此后,张林每天都开车来这里散步。散步时,张林每天都看见一位老人。老人每天都在田里干活。一天,张林看见老人在田里翻地,张林散步经过时就问老人:“老人家,你翻地种啥呀?”
老人说:“种菜。”
老人菜地的另一边就有很多菜,有青瓜,有豆角,有葱。张林就说:“青瓜、豆角、葱都是你种的吧,翻地又种啥菜呀?”
老人说:“种白菜,我孙子喜欢吃白菜。”
张林又问:“老人家有七十岁了吧,身体这么好,还出来种菜。”
老人说:“八十五了。”
老人面色红润,精神饱满,腰杆笔直,耳不聋,眼不花,从外表真看不出老人有八十五岁了。张林说:“八十五岁,身体还那么好,真看不出来呀。”
张林问:“你这条村叫什么村呀?”
老人说:“张家村。”
张林说:“原来也姓张呀,我们还是同宗呢。”
老人说:“你也姓张吗?那我们就是一家人啰。”
又一天,张林散步经过老人的菜地时,老人又是在翻地,张林问:“老人家,翻地种什么呀?”
老人说:“种红薯。”
张林说:“种红薯好,红薯我也喜欢吃。”
老人说:“等到收成红薯,我给你红薯吃。”
张林说:“那我就先谢谢你啦。”
每天散步,张林有时看见老人在翻地,有时看见老人在铲草,有时看见老人在淋水。那天,老人摇摇手叫张林,说:“拔一把青菜给你回家吃。”
张林说:“怎么好意思要你的菜?”
老人说:“客气啥呀,反正我吃不完。”
张林说:“吃不完可以挑去卖呀。”
“乡下人谁家都种菜,谁要?老人说,“人老了,不敢骑摩托车去卖了。”
张林说:“你儿子不在家吗?”
老人告诉张林,儿子去广州干活了,只有他和孙子在家里,孙子今年一个读五年级,一个读四年级,有钱的人家都去城里读书了,村里的学校就剩下几个人,听校长说,村里的学校可能要撤并了,下个学期,孙子还不知道去哪里读书呢。
此后,每天张林来散步,老人有时摘一把豆角给张林,有时摘一把青菜给张林,有时摘几条青瓜给张林。张林问老人,孙子读书的事有着落了没有。老人说:校长说,一到六年级都不到30个学生了,学校也破旧了,上面没有钱给下来翻建学校,村里也没有老板赞助,学校决定下学期就撤并了,孙子要到几公里外的镇上读书了,来回这么远,怎么接送呀。老人说话的时候,神情显得很忧郁。
这天,张林刚来到这里,老人远远就喊张林,张林走过去,看见老人在掘红薯。老人说:“等一会儿回去,带一袋子红薯拿回家吃。”
张林说:“怎么好意思整天吃你的东西。”
老人说:“你还跟我客气什么,我种菜种红薯,本来就是出来活动活动筋骨,卖了又不值几个钱。”
老人又说:“我的孙子不用转学了,你知道吗,我们张氏商会一个老板捐了80万给我村翻建学校。有了这笔捐款,上面也支持我村保留学校。”
张林说:“是吗?那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