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的金秋时节,我背着行囊走进雷州市麻演村,成为扶贫干部中的一员。我自己来自农村,能重归乡村,让我三十年绵绵不绝的乡愁中,找到了“此心安处”。
人说,背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乡。当你融入“故乡”中,它自有一束光,温暖你的人生。原来,他乡也能“刷新”成吾乡吾土。进入家乡,乡村每一段路都写满“是我乡”心事;乡村每一个遇见都如故人,念着她的“幸相遇”“期可许”。原来,最懂你的是吾乡,最能安顿心灵的是吾人,麻演村触摸到了我的欢喜忧伤。
原来,乡村可以托付田园梦。望山看水忆乡愁,静念家乡好,麻演村不经意间成就了我的诗意回归。鸡鸣田野,鱼翔浅底,稻香两岸而不耀,水利万物而不争,时光漫流,生生不息,芳华自现。闲看洋田稻青稻黄,笑望天上云卷云舒,能放飞人之本真,不矫情、不违心、不做作。赶田放鸡鸭,临风听蛙鸣,下溪摸鱼虾,南渡观日落。原来,每个人生命里面都有一段心情需要托付,托付给土地田园的时候,我们才会露出会心的微笑,不管多么匆忙,依着田园,就会生梦想,我们的内心才可能充电,才可能走得更远。
红土地成了我在麻演村开枝散叶的沃土。乡村那些事,那一件事都不是闲事,不能只关心脱贫的“粮食和蔬菜”,还要关心乡村振兴的“诗和远方”。“回乡之路”有好几条,但能走进老百姓心里的路,只有一条,你必须用 “心”一次一次地走进去,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探访他们的苦乐需求,谦卑地接纳他们的期待,沉到“一线”,放慢“步子”,这才感悟“倾听就是爱,了解中有医治”,就会做到揭开锅盖看饭菜,摸摸被子问冷暖;烈日骄阳整脏乱,促膝搬指谋发展;居有其房此心安,心忧谷贱走稻田;扶智扶志助老弱,抓好头雁治软散。沾着泥土、带着露珠、冒着热气、流着泪水、敞开胸怀,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想、所愿、所盼,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我看见群众从黯然神伤变为欢声笑语,我听见扶贫户从独自叹息变为心花怒放。疏淡与浓郁之间,不经意激发琴心剑胆,火炬情怀。原来,走进扶贫实践深处,有一种触及灵魂的刻骨体验,身临其境感受到党中央脱贫攻坚战决策的英明和伟大,深深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党领导人民决战脱贫攻坚浩壮史歌的洗礼。
原来,乡村可以收获幸福甜。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人生就是这样,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以后再也做不了。我与麻演村,就像一条小溪汇进江河,纵有奔腾之累,却点滴成珠,浪花带甜。那种甜是头戴草帽,锄禾当午,共享丰收喜悦的劳动甜;那种甜是月下并肩,感知暖爱,群众掏心说话的知己甜;那种甜是夜间漫步村中,不再用应急灯照路、不再有犬吠犬追,而是坦然畅想、温顺相伴的踏实甜;那种甜是路边相见拉家常,门前经过问吃饭的亲人甜;那种甜是漫步大路小巷,有人送来一张灿烂的笑脸,有人送来一句暖心的招呼,有人想载你回家,菜地旁边,有人想送你一把青菜的感动甜;那种甜是村中小儿相伴嬉闹,“同志、同志我们握握手”的童趣甜;那种甜是全力以赴“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的奋斗甜……
原来,乡村可以收获蝶变美。沐浴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时代春风,麻演村每一天都在悸动中成长,每一天会舒展一些美丽的发现,以致我常有“恍然回首”之感。斗转星移、沧桑巨变,一个温婉细腻、韵味悠长、风俗淳美、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迤逦行来。这种美是和乐美,这是一个朴实暖人的村庄,“户脱贫、村美丽”,榕树底下达共识,戏楼台下常欢聚。这种美是生态美,稻田井然有序,乡间果蔬飘香,村道绿树成荫,乡村变得整洁干净,原先的臭水塘,已改造成水清清、波碧碧的景观塘,村里还建设了4个污水处理池、4座标准化公厕。这种美是生活美,高耸的水塔,集中供应的安全饮水欢快奔腾;平整的村道向各个角落延伸,成了没有泥泞的村庄,优美宜居的庭院、闲庭信步的绿地、平整开阔的广场、乡愁满眼的公园,好象找到了心灵归所,舒服又惬意。这种美是灵动美,兜牢了生活网底,党建阵地、法治阵地、平安建设相随而来,麻演村内生动力全面激活,素质能力整体提升,山与水,人与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沧海桑田,麻演村正在分享时代的荣光,一幅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农村画卷,今日的麻演村将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让人惊叹的回眸。
我和我的家园,一日不可分割。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作为伟大脱贫事业的参与者、实践者和追梦人,生动的扶贫实践,感人的脱贫故事,千年梦想成真的见证人,这更是一段增强党性、锤炼意志、创新实践、辛勤耕耘的宝贵经历,塑造了我永不消逝的脱贫攻坚精神。“扶贫”二字,对我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特殊的感情,是我一段人生最美、最荣耀回忆,刻骨铭心、终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