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码字而结缘。早几天,老朋友推荐我去旁听文学杂志社举办的一次论坛,主题是“新媒体背景下如何办好文学报刊”。
媒体同行、作家代表以及编辑们济济一堂,大家带着对文学的纯真喜慕之情,结合当前数字技术对传统媒体的直面冲击各抒己见,既客观分析面临的挑战,又为传统媒体如何创新发展提出真知灼见。
我印象最深是老社长的一席话。老社长说他经历过文学杂志社的几代变革调整,不论体制编制如何变化,所幸的是,杂志社所秉承的办刊宗旨从来没有发生变化;信息化时代已然到来,媒体人如果放弃传统阵地,让铅字、报刊、书籍就此消失,那就如同丢弃了中华文化之魂!老社长认为,不论信息科技如何发达,数字技术、电脑算术一定有和传统媒体契合的地方,媒体和媒体人、作者在适应这种社会方式变革之中,千万不能丢了文学本色、生命原色、艺术真色,文学作品注入鲜活灵魂,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人民对文学就会有延绵不断的需求。
老社长说的“文学本色、生命原色、艺术真色”涵盖着我们的精神、物质和灵魂生活。记得自己在中学时代怀揣文学梦想的时候,把写好的文章一笔一划誊抄到格子纸,然后贴上邮票、封好信封、投递邮筒,从这一刻开始,心中那份复杂的神圣期待感随着日子一天一天而愈发强烈。无论退信,或是石沉大海,抑或是收到那一小方稿件采用通知单,这些都可以是你继续坚持下去的理由。木心先生那句“从前书信很慢,车马很远”形象地代表着当时的意境。
现在信息发达,你在电脑里写好作品,轻点鼠标就邮件到了你想发的报刊杂志。作品问世你也用不着焦虑地等待邮差,用一个搜报软件就八九不离十地轻易找到清样,有时你还可以意外地发现好作品被B家C家刊物所转载。
说来有些心酸,一个文友道喜,说我一篇文章被某著名杂志第11期收录。那天闲来无事,我找遍了家附近大大小小的报亭,然后得知现在都不零售杂志了。无独有偶,在我和聂同学遗憾的说起此事时,他和我说来另外一件事。聂同学一个不差钱的朋友托他找一位语文老师给自己孩子培优,许下承诺一千元一节课也在所不惜。老同学当即联系一位私交甚好的老师,他是市里重点中学实验班的任课老师。听完来意,老师沉默了片刻,略带歉意告诉我同学:非常不好意思要拒绝你,因为我要上两个班的课,我首先要教好我自己的学生……
本是想感慨一下找不到登有自己文章杂志的囧事,不曾想老同学的叙述恍如一股小清流迎面而来,虽然平淡舒缓,却震撼心灵。老师也是平凡人,有一家老小,也要养家糊口,可在物质诱惑和使命职责面前,他首先想到的是为人师表,想到的是教好自己的学生,这该是何等高尚的一种人生境界!
时光知味,岁月沉香。老社长的勉励,写作的历程,老师的选择,这些平常事回归到其本源,皆因坚定信仰而各自安好。芸芸众生之中,无论是做文学、做学问,还是做人、做事,保持着人性的本色、真色和原色,这在我们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显得是那么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