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为中国茶叶历史文化奉献终生!”
——朱自振
朱自振介绍
笔名史念书、史正、史茶
1934.12—2021.9
1934年旧历十二月生于江苏省武进县(即今武进市)三井乡长沟村。茶史专家,茶典籍史料学家,也是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研究员,论证了巴蜀是我国茗饮文化的摇篮,为发掘和整理我国茶史文献,推进茶文化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主要贡献
01
编撰优秀论著,加快茶文化传播
朱自振先生长期从事茶史研究,主要论著有:《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略考我国茶类生产的发展》、《太湖地区农业史稿》、《中国茶叶历史资料续辑》、《中国茶酒文化史》、《茶史初探》等。其中《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为改革开放以来的茶文化事业提供了有力的史料来源,为茶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
1959年,朱自振先生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学院所属农业遗产研究室工作。在万国鼎教授的直接指导下,朱自振在茶史探索之路上走出的第一步,就是协助另一位茶史研究专家陈祖槼,共同核实、补抄地方志史籍,并且从中熟悉和搜集有关茶史资料。后来,万国鼎教授分配他们俩去完成茶史研究工作上的另一个重任,即整理和编撰《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
后来,朱自振与另一位同伴撰写了《历史上苏州地区的茶叶生产》一文(约1万余字),并由当时苏州地区的农业主管部门打印下发给所属的茶叶生产单位,供研究参考。此后不久,朱自振则又撰写了一篇《江苏茶业的历史发展及其经验》的专题报告文章。20世纪70年代,朱自振一度被调到《江苏农业科技》杂志及报社工作,但他的茶史研究却始终没有停止,先后在《茶叶科技简报》和《中国茶叶》等杂志及报刊上发表有关茶史的文章。
▲朱自振担任编委的《中华茶史》
02
论证巴蜀是我国茗饮文化的摇篮,推进茶文
化研究
朱自振先生在茶史研究方面提出过过很多论见,其中最突出的主张则是巴蜀是我国茗饮文化的摇篮。
他根据汉代以后的种种传说记载而作出推论:“我国茗饮早在秦朝以前在巴蜀就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我国茶叶的生产、制造,由茶叶的产、制和饮用构建的茶饮文化,不是别的什么地方,而正是在巴山蜀水这个摇篮里度过它们的初年的。”这一结论虽非历史定论,但在考古未能为茶之起源发现和提供直接的证据之前,确乎起到了某种开拓和推进的作用。朱自振先生退休之后,并没有放弃对茶史的探究,依然在茶史研究的领域中笔耕不辍,探索不止。
03
建立茶叶博物馆系列工程,开启茶室研究新
进程
朱自振除了担负撰著《农业通史》中的原始农业卷部分,参与《中华茶叶五千年》和《中国古代茶书汇校》的研究课题外,还在着手整理《中国古代茶叶文献通考》,并策划建立一套不同类型的茶叶博物馆系列工程。在他的具体策划和指导下,“南京图书馆茶叶历史文化文献研究中心”的筹建工作已经起步。此外,朱自振还与有关地方政府以及有关茶叶企业合作,拟分别兴建宋代茶叶博物馆、元代茶叶博物馆、明清茶叶博物馆,以形成具有不同)-Z史时代特色和不同茶叶产区特色的茶叶博物馆体系。即使年愈花甲的朱自振,体弱多病,但在茶史探索之路上仍不断前进。
▲朱自振与郑培凯主编的《中国历代茶书汇编》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亦如,好茶常有,但能深入了解的人却很少。虽然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做到像朱自振先生那样,但愿世间爱茶之人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