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农村青年在乡村振兴中愿意履责、能够尽责和敢于担责,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加以培育。
农村党团组织要加强引导青年树立理想、坚定信念
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
当今农村青年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有相当一部分农村青年对于乡村振兴缺乏足够的认识。他们中不少人只看到在城市打工赚钱的及时快捷,而没有意识到乡村发展的长远意义;一些人不知晓不理解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对乡村发展缺乏信心。各级党团组织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导向,丰富和深化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内涵,并结合共青团中央的《关于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的意见》的精神,充分发挥思想育人、组织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及服务育人的工作优势,努力培养“三农”领域优秀青年人才。
依托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计划,培养农村青年创新创业人才,还要重视培养农村红领青年、培养农村青年治理人才。通过他们在具体的乡村振兴实践中,积极引导广大农村青年增强法律意识,弘扬公序良俗,与农村中的非法宗教活动作斗争,积极服务群众、规范参与村务、维护基层政权,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人文环境提升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红领青年代表党团组织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宣传活动、讲座,宣传国家乡村振兴的政策,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增强政治参与意识。通过文明乡村建设提高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尤其是在农村积极普及科学知识,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引导农村青年从思想深处愿意在乡村振兴中履责献青春。
农村基层部门要开凿渠道锤炼青年道德品质,助其技能提高
各级农村基层行政管理部门,首先要运用农村先进青年的榜样力量,培育更多农村青年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怀,积极进取的精神,能够尽责于乡村振兴的大业。
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其次要引导农村青年锤炼品德修为。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止于至善,是中华民族始终不变的人格追求。在乡村振兴中涌现的有意愿有能力返乡的农民工、从农村走出来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响应国家振兴乡村政策的在城市成长的各类下乡的年轻人才,他们懂农业、爱农村、更爱农民,他们是有理想、有文化、敢担当、有作为的新时代青年。他们身上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更有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值得更多的青年学习。各级基层组织要通过电台、电视、报纸,特别是为青年所喜欢的自媒体大力宣传先进青年的事迹,学习他们的敢为乡村振兴先行的精神,学习他们的创业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精神,锤炼自己的品德。
此外,农村基层部门还要积极培育农村青年的乡土情怀,增强农村青年的自豪感。《汉书•食货志》曰:“辟土殖谷曰农”,以恋土情结为核心的乡土文化赋予农民独特的乡土烙印。利用乡村社会浓浓的人情味和乡村社会贴近自然、环境好,打造美好乡土乡情牌,培育本土农村青年振兴乡村的热情;充分发掘并依托各地乡村的历史和特色文化,使得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感有实现的情感依托。激励农村青年热爱自己的家乡,创业就在家门口,在自己的家乡创造更美好生活。谁不爱咱家乡美,利用乡情乡谊,增强农村对于本土人才的吸引力。从乡村走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回去振兴乡村,建设美好家园。激励农家子弟努力学习,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强化法律意识、政治参与意识和生态意识,在传承乡村文化中树信心,为家乡的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
基层部门要改变农村教育无师资的现象,加强培养农村基础教育的师资力量。引导乡村教师利用农村优美的自然环境,开发田园课程;利用乡村历史文化,打造优质的校本课程。让农家孩子从小了解、热爱自己的家乡,立志为家乡发展做贡献。要利用各种资源,要与农业院校,尤其是本地的职业技术院校联合,积极为农村青年开展各种职业技术的培训,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鼓励支持农村青年去报读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深造,为参与振兴乡村提供知识技能储备。
运用好国家相关政策增强青年的责任行为
责任行为,一是指主体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二是指主体能把责任认知在公共语境和现实情境中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这是校验主体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环节。
无论是党团组织、各级行政部门和全社会都要形成合力,在思想上引导青年认识到乡村振兴的意义、责任的重大,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乡村振兴要求高而具体,党团组织以及各行政部门要亲自去农村寻找项目,或创业或培养人才或传承乡村文化,创建文明乡村,树立文明乡风,建设美好生态,每一个方面都需要去实践,而不是唱高调,要增强青年的责任行为。全社会首先要利用好国家的惠农政策,建立健全有利于各类资金向农业农村流动的体制机制。支持农村青年人才返乡创业。要重点关注在外求学毕业返乡的大中专学生,他们有知识、懂技术,更有较为开阔的视野,要为他们提供平台,提供资金、技术和市场的支持,使他们在农村待得住、发展得起来。
对有志于农村创业发展的各类青年,各级组织要有“扶上马送一程”的意识,不仅仅要送技术、送资金、更要“送”他们对于乡村振兴的信心和担当意识。充分发挥各种职业院校以及各种培训机构的力量,不仅让农村青年懂农业、更要让农村青年爱农村、爱农民,从思想价值观深层次认识到乡村振兴的责任和意义。在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乡村的党组织在引导农村青年勇于担责方面做得比较有成效。
各大专院校学工部、团委组织的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必须常态化开展。“三下乡”活动要结合具体所下乡村实际,认真组建理论普及宣讲团,通过小规模、互动式、接地气的面对面交流,深入农村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让无论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还是来自城市的大学生,都运用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来服务农村。
南京农业大学吴国清的文章《多措并举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提出了“要突出开发'两种资源’,统筹推进本土人才培育和各类人才下乡。”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要以乡村振兴系列实践为抓手,引导青年学生深入乡村、了解乡村、热爱农业、热爱农民,增强乡村振兴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之中,争做农村新青年,争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总之,农村青年的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不仅要依靠党团组织、各级行政部门和全社会形成的合力,更需要农村青年自身发力,学会自我认同,肯定自身价值,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上行稳致远。广大农村青年要增强信心、扎根农村,把人生理想与乡村振兴伟业紧密结合,不断锤炼个人道德品质,增强法律意识,积极进取,增强本领,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力、新希望,为实现乡村振兴履行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
作者:谭德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