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澜沧古茶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处于稳步递增态势,但同时存货余额上升也颇为明显。此外,该公司经营上较为依赖经销商模式,这或许不利于其自身品牌的塑造。
中国茶文化拥有四五千年历史。然而,发展至今,茶叶行业依然处于“品种知名,品牌无名”的状态,人人都能说出龙井、普洱、铁观音等的茶类品种,却鲜少提起有什么知名的茶叶品牌公司。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近日,一家成立了18年的古茶公司普洱澜沧古茶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澜沧古茶)向深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
为进一步拓展公司产品销路,跟上互联网的时代步伐,澜沧古茶计划将此次募集的4.78亿元资金投向全渠道营销网络建设、普洱茶技术及仓储中心建设、信息化系统建设三个项目,其余1.5亿元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投资时报》研究员查阅该公司招股书注意到,2017年—2019年(下称报告期),澜沧古茶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处于稳步递增态势,但同时其存货余额上升情况也颇为明显,甚至超过公司营收。此外,该公司经营上较为依赖经销商模式,这或许不利于其自身品牌的塑造。
品牌知名度较弱
澜沧古茶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企业,总部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其产品以普洱茶为主,按照原料和工艺不同又具体分为生茶、熟茶和调味茶三大类。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澜沧古茶的品牌历史可以追溯到1966年设立的澜沧县茶厂,其也曾获得过“中国茶业百强企业”“中国普洱茶十大品牌”“云南老字号”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澜沧古茶业绩增长液较为稳定,报告期内营收分别实现2.50亿元、2.99亿元、3.8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59亿元、0.76亿元、0.81亿元。
然而发展至今,消费者对澜沧古茶的认知仍未能像对火锅界的海底捞、便利店界的711等行业头部企业那样熟悉。该公司知名度亦不及小罐茶,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投资时报》研究员查阅招股书注意到,这或许与茶业市场尤其是普洱茶市场规模小、行业集中度较低相关。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2019年全国干毛茶产量达到279.34万吨,总产值2396亿,内销总量202.56万吨,内销额2739.5亿,市场供过于求的压力不断增大。
其次,普洱茶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分类,并且茶叶质量地区差异过大、分布不均,只有产自云南省11个州639个乡的才能称为正宗的普洱茶。因此销售普洱茶的企业几乎全部在云南扎堆。
在不断增大的行业竞争压力以及较低市场占有率的背景下,澜沧古茶看似逐年稳步增长的业绩营收和净利润似乎难以助力其实现品牌突破。
对此,澜沧古茶向《投资时报》研究员表示,近年来,普洱茶已经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公司一直围绕客户需求展开业务活动,并进行精准的品牌推介,结合广告投放、茶事活动、新媒体运营及直播视频等方式持续进行品牌推广。这一系列措施也为公司在普洱茶行业内建立了一定的品牌优势。
另外,澜沧古茶还承诺未来三年,公司将在现有品牌竞争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公司产品特点及所传承文化进行品牌发展。
澜沧古茶2017年—2019年营业收入及净利润情况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书
存货余额超营收
市占率过低或从某种层面上意味着产品销量不理想,进而又可能引发存货越积越多的问题。
报告期内,澜沧古茶存货余额分别为2.82亿元、3.83亿元和4.14亿元,占总资产比重分别为61.97%、66.77%和56.27%。单从金额上看,足以覆盖该公司全年营业收入。
然而,《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澜沧古茶持续攀升的存货余额并非全因行业市场规模小所致。横向对比其同行业公司可以看到,报告期内,天福、七彩云南和梅山黑茶的存货与营业收入比例的均值仅为79.15%、81.57%和43.46%,远低于澜沧古茶的113.00%、127.94%和108.90%。
此外,澜沧古茶的主要原材料为茶叶专业合作采购的毛茶。报告期内,每公斤毛茶采购价格由108.06元涨至157.58元,而其产品澜沧古茶中的直接材料占公司营业成本的比重也从74.3%升至80.60%,从而导致澜沧古茶2019年毛利率较上一年下滑了4个百分点。可见,毛茶和澜沧古茶的采购价格对公司的业绩营收具有决定性影响。
加之普洱茶茶叶的产量极易受温度、降水等自然条件影响,随机性大且不可控,因此澜沧古茶原材料的采购价格极易出现大幅度波动,从而对公司的业绩营收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在销售渠道方面,目前该公司主要以经销为主、直营为辅,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化销售渠道向外推介产品。但整体来看,超80%营收来自经销商渠道。
报告期内,澜沧古茶来源于经销商渠道的收入分别为2.26亿元、2.58亿元和3.18亿元,2019年及2018年较上一年分别增长14.13%和23.62%,增速有所加快。
对此,澜沧古茶方面向《投资时报》研究员表示,公司已建立一套完善的经销商管理体系,从经销商选择及优化、产品管控、日常管理等方面不断提升对经销商的服务与管理。
澜沧古茶与同业公司2017年—2019年存货价值及占营收比例情况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书
作者:《投资时报》研究员 吕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