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铁观音、信阳毛尖早年上市失败;八马茶业、七彩云南被摘牌;龙润茶退市;坪山茶业改名..茶叶第一股,一直在虚位以待。
而近日发起冲击的普洱茶企澜沧古茶,突然申请撤回申报材料,退出了角逐舞台,有人认为其太过保守,然而只有澜沧古茶自己知道,不是不敢,而是不行!
恶意投诉的败诉丑闻不断、藩王自治般的管理混乱、销售费用激增、毛茶采购的账面问题、净利润增速趋缓...澜沧古茶已然内忧外患!
今天,就来痛陈,澜沧古茶上市失败的五大原因!
澜沧古茶是老牌普洱茶企,茶品油润匀整,吸收了澜沧江畔的磅礴水气,又兼具古树的荒野山韵。其品牌历史,可以追溯至半个世纪前。
1966年,芳年十六的杜春峄,以澜沧县茶厂首期培训班学员的身份,开始在景迈山学习种茶和制茶技术。
1978年,渥堆发酵技术大量推广,澜沧县茶厂开始生产熟茶。并在之后获得了国家外经贸部颁发的“普洱茶优质产品”证书。
1998年,由于经营不善,澜沧县茶厂没有撑过经济体制大变动,宣告破产。杜春峄发现了这其中的商机,贷款买下了澜沧县茶厂的主要资产,带领部分老员工成立了“澜沧县古茶有限公司”。
1999年,古茶公司开始研制普洱茶拼配,之后推出的001、0081和0085等经典产品获得市场好评,公司稳定发展。
历经近20年发展,澜沧古茶已经成长为一家大企业,形成了重器、本味、和润和自在这四大产品,以平均400年树龄的古茶原料闻名。
2018年2月,当初的芳龄女工杜春峄,如今已近古稀,在退休之前,她决定再做一件大事,想要带领澜沧古茶,搏一搏“中国茶叶第一股”的地位。
然而,这份坚持并没有感动上天,反而暴露出公司内部的诸多问题,澜沧古茶不仅没有上市成功,而且还被卷入了舆论旋涡当中。
恶意投诉的败诉丑闻
2017年12月-2018年4月期间,淘宝店主黄军(化名)经营的茶叶网店,被澜沧古茶以“售卖假货”的理由,恶意投诉达12次!
而黄军也非常冤枉,并立刻向平台提供了齐全的正品进货凭证,没想到澜沧古茶居然充耳不闻,继续以产品包装不一致、侵犯专用商标等理由投诉黄军的网店。
2019年9月,黄军的网店因多次投诉被平台屏蔽并删除,一气之下,黄军将澜沧古茶告上了法庭。一方证据俱全,一方明知故犯,法院判定澜沧古茶败诉。
这已经不是澜沧古茶第一次这么做了,2018年10月,澜沧古茶故技重施,再次让一家售卖同类产品的网店被处罚,也再次被搞上法庭并败诉。
澜沧古茶恶意投诉行为的出发点很简单——打压竞争对手,身为一家大型企业,竟然使用这种堪比“向老师打小报告”的行为搞窝里斗,实在是丢钱又丢面。
败诉被纰漏出来后,澜沧古茶连忙向公众解释:
黄军的网店没有经过我司授权,而且擅自广告宣传,已构成知识产权侵权。一审判决后,我司提起诉讼。“协商"后,黄军已经申请撤回一审起诉。
从这份堪称幼稚的打压手段中,也可以窥见澜沧古茶线上销售的困境,2019年双十一当天,热销茶叶店铺依次为大益、修正,中茶、小罐茶、八马,澜沧古茶并未上榜。
其中大益以1.56亿元的销售额一骑绝尘,而这个数字,已经是澜沧古茶全年线上销售额的4倍之多!说白了,和其他茶叶品牌相比,澜沧古茶根本排不上号。
线上不行,那线下销售如何呢?与众多传统茶企一样,澜沧古茶的销售战略也是经销为主、直营为辅,然而却导致了下面这些严重管理乱象!
藩王自治的管理混乱
澜沧古茶的经销商权利之大,在整个茶行业都独一份的。其中最明显的当属与澜沧古茶合作的众多经销商,都身兼“营销中心“或”办事处“的身份。
这份尾大不掉的局面,源于特殊的历史时期。普洱茶行业消费人数多、分散范围广,具有消费品和食品行业的双重特点,
而且原料采购及生产环节的上下游兼顾模式,也导致普洱茶企投入产出时间长,为了保证资源合理分配和资金链安全,普洱茶企多为“经销商+专营店”。
在2009年,澜沧古茶资金不足,只能充分放权,采用授权给经销商的办法,才能开起品牌专营店,来抢先开拓消费市场。
到了现在,澜沧古茶采取经销为主、直营为辅,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模式,但从整体上看,经销商渠道占了八成的营收,手握着很大的话语权。
名义上,经销商和澜沧古茶相互独立,也不存在股权上的联系,但实际上,规模较大的经销商,权利已经过于膨胀,甚至到了插手公司经营的地步。
规模较大的经销商,需要帮小经销商对接资源,而本应由公司承担的财务管理,经营任务和行政任务等任务,实际上也是大经销商负责的。
这种过度放权,在澜沧古茶准备上市的背景下,显得格外要命,要知道拟IPO公司的独立性,一直是大众的关注焦点,如之前的双枪科技就被质疑过这类问题。
纵观其他大型茶企,都是绝不允许经销商挂用其营销中心名称,也不允许经销商对外自称营销经理的。也就是说,澜沧古茶需要公示其做法的商业合理性。
而这份特殊也不是个例,澜沧古茶遍布在全国各省的大经销商,基本都具有这种双重身份。陆离整理出了具体的数据,供茶友们参考:
石家庄兆春商贸有限公司,系澜沧古茶河北办事处;
西安市新城区秦澜茶行,系澜沧古茶西北营销中心;
广州市荔湾区品源茶行,系澜沧古茶广州办事处;
吉林省万和圣茶文化有限公司,系澜沧古茶东北营销中心;
济南滇茗商贸有限公司,系澜沧古茶山东办事处;
云南逻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系澜沧古茶昆明营销中心兼办事处。
比经销商做销售经理更严重的是,澜沧古茶高层的职务问题。澜沧古茶的总经理王娟,持股比例13.88%,是公司第二大股东,也是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
而王娟正是由澜沧古茶的经销商起家的,她曾持有广州市纯茗茶业有限公司的一半股份,并担任执行董事、总经理。
也就是说,王娟当时既是营销中心总经理,也是经销商股东,这在商业上,是存在很大风险的。
澜沧古茶的管理混乱,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以上这些信息中,陆离想问几件事:由经销商实际运营的办事处,和澜沧古茶的营销中心是什么关系?
名义上相互独立的经销商和澜沧古茶,是否存在混用办公场地、混用员工,甚至是更严重的失职行为?
2019年,澜沧古茶线下直营收入占比,从8.55%跌到了5.61%。经销模式占比过大的问题,澜沧古茶似乎也意识到了,选择在直营渠道铺设上加注。
澜沧古茶未来计划在广州、昆明、南宁新开3家旗舰店,并在取部分城市开设品牌形象店37家,项目规划总费用合计1.21亿元。
但这份加码,真的就是一步好棋吗?以自营门店为销售主渠道的龙润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年亏损扩大至3692万港元,关店20多家。
但同行连连失利的背景下,澜沧古茶选择新设多家直营店,固然能减轻对经销商的依赖,但在资金和管理方面,都将面临不小的挑战。
毛茶采购的账面花招
线上连年失利,线下昏招频出。经营战略上的失误,使澜沧古茶承受着社会的舆论压力,而同样存在问题的,是澜沧古茶毛茶采购价的真实性。
与一众同行相比,澜沧古茶的毛利率非常亮眼,从17年到20年,澜沧古茶综合毛利率,要高出行业平均值近十个百分点。
销售价格上,澜沧古茶每公斤的产品单价分别为409元、569元、707元。这种连续增长的态势,看起来也是非常有潜力的。
毛利率和销售价数据喜人,源于产品毛茶的优良品质,在澜沧古茶的成本统计中,仅毛茶采购一项,就占了总成本的七成。
然而这份在这份好看的数据背后,澜沧古茶其实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2020年上半年,澜沧古茶的毛茶采购价为144.96元。而在价格最低的17年,一斤毛茶只要108.06元。
熟悉古树茶的茶友,马上就会发现这其中的端详——毛茶采购价太低了。要知道澜沧古茶最有名的招牌,就是古树茶原料的优良品质。
景迈山是普洱茶的主要产区之一,2020年,澜沧古茶的前十大毛茶供应商,有8家都来自景迈,可以说景迈茶区,就是澜沧古茶的“后花园”。
陆离联系上了其中两家供应商的责任人,经询问,第一家目前的毛茶原料价在千元左右,另一家也在800元左右。
即使算上澜沧古茶的压价,和茶青品质的巨大差异,符合收购要求的毛茶价格,也在500元左右,这与澜沧古茶公示的近200元相差甚远。
不过我们都知道,因为越陈越香,普洱茶是具有升值属性的。而且澜沧古茶分销给各大经销商的茶品数量,都是有配额的,超出额度就要溢价采购。
而且普洱茶的毛茶价格,是出了名的差距悬殊,去年的景迈产区,古树毛茶价格6800元一公斤,大树是2600元一公斤,而台地小树毛茶,一公斤只要几十元。
也就是说,每斤200元的毛茶采购价,其实也是算上了台地茶后的平均价格。而高端老茶也拉高了澜沧古茶的销售单价,使得账面数据非常好看。
不过,这倒也不涉及更严重的信誉问题,因为用平均价压低账面上的毛茶采购价,其实是业界的一个“潜规则”,
为了求证,陆离再次询问了中茶的毛茶采购责任人,得知中茶近年来的毛茶采购为在98.69元、157.45元、108.98元,而其他茶企业多半如此。
压重筹码的营销怪圈
从创始之初的小作坊,到现在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企业,澜沧古茶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位列普洱茶经典品牌之一。
然而与优良品质和庞大规模不相吻合的,是圈外小透明般的知名度,发展至今,这家用心做茶的大企,甚至还没有用广告洗脑的小罐茶有名。
但这事其实也不能完全怪澜沧古茶,普洱茶行业,甚至是整个中国茶叶市场,都存在经营品类单一,市场规模有限,行业集中度低,竞争相对激烈的问题。
将普洱茶单独列为第七大茶类的呼声,业界已经喊了很多年。但仅从当先分析,由于属于后发酵茶,在统计时普洱茶其实还在黑茶的范畴内。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茶叶总消费为202.56万吨,其中仅绿茶的销售量就为121.42 万吨,占了总销量的近六成,
而黑茶总销售量仅为31.86万吨,占比一成半。在产量、消费量、出口量和市场认可度方面,绿茶都稳坐六大茶类的头把交椅。
2018年,云南省普洱茶产量为14.3万吨,占了黑茶总产量的近五成,而澜沧古茶当年的产量为645.16吨,与总产量相比,市场占有率仅为0.45%。
2019年,全国干毛茶总产量为279.34万吨,内销总量为202.56万吨,供过于求的市场压力,越来越成为中国茶企头上的紧箍。
出于保护,国标《地理标志产品 普洱茶》(GB/T 22111-2008)中,规定只有产自云南省11个州639个乡的,才能称为普洱茶,因此普洱茶厂几乎都在云南。
2018年,云南省目前的茶叶精制企业,数量已超千家,但年产值超千万元的,仅200家不到,像大益这种巨头规模的,更是仅此一家。
澜沧古茶营收逐年稳健增长,净利润数据喜人,然而在行业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和市场占有率偏低的大背景下,澜沧古茶的前路似乎依然迷茫。
面对这份沉甸甸的焦虑,澜沧古茶也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通过积极的品牌宣传,加大了营销方面的投入。这次澜沧古茶能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吗?
有牌无名的中国茶企
2019年,澜沧古茶在营销方面动作不断,在央视广告投放上投下了海量资金,不仅赞助CCTV-1的《中国味道》,“品牌形象广告”也频频登上央视新闻栏目。
更多的曝光,也意味着更大的投入,澜沧古茶的广告宣传费,2017年为1540.24万元,到了19年就急速攀升至3751.39万元,已经占到当年净利润的46.22%。
然而,高额的广告投入,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反而拖垮了公司的利润增速,一如古代那些劳民伤财,直接拖垮国力的的大工程。
澜沧古茶在17到19年的营收额,分别为2.5亿、2.99亿、3.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5729万元、7559万元、8116万元。净利润同比增长仅7.37%。
陆离认为,广告效果不好的根本原因,是澜沧古茶的观念太过陈旧,没有脱离传统茶企的思想束缚,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传统媒体的式微,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澜沧古茶却斥巨资在传统媒体上,进行广告投放,尽管观众与消费群体有所重合,但效果还是不明显。
第二,澜沧古茶的产品,多为001、0085等数字,这种脱身于唛号的数字编号,与“小罐茶,大师作”等口号相比,实在是缺乏明确记忆点。
而澜沧古茶这次筹备上市,有很大的原因,是为了再次扩大营销范围。募集资金6.28亿元,有2.78亿元都将用于“全渠道营销网络建设项目”。
茶叶第一股花落谁家
茶香纯正浓郁,糯香绵软,水路稠滑,口感丰富,甜感清爽,独具“澜沧味”。在很多茶友的心目中,澜沧古茶都是茶品优秀的象征。
澜沧古茶也是业内最先提出保护古树茶,生态发展的茶企,在16年启动的春億古茶会,以一己之力,担任起养护景迈山四千多株古茶树的重任。
从制茶小作坊,到拟上市企业,澜沧古茶的故事非常精彩,被亲切地称为“茶妈妈”的创始人杜春峄,也是一个热心公益的茶界前辈。
不过,如果想更近一步,拿下茶叶第一股的名号,就不仅需要情怀和努力,管理规范,信息披露方面都要更严谨一些。
经营上,以传统经销为主的澜沧古茶,重金砸向广告,导致销售费用激增,净利润增速趋缓;编造虚假鉴定、恶意投诉其他网店,这些行为都需要好好整顿。
管理上,办事处由经销商兼任,在发展初期无可厚非,但涉及到上市,这些管理细节都需要透明规范,不然,投资者可能会认为办事处与澜沧古茶是一体关系。
成本上,账面上超过60%的毛利率,的确能吸引投资人眼球,但大乱炖般的成本统计,会让投资人不清楚高端茶和大众茶的毛利差别。
我国茶产业大而不强,有牌无名,在于缺少强势品牌引领。“茶叶第一股”的称号,是一次很好的品牌曝光,但也是很多大企的折戟地。
早些年征战A股IPO的,有安溪铁观音、信阳毛尖集团、华祥苑和四川竹叶青茶业等大型茶企,然而最后都落得出师未捷,草草收场。
近些年相继登陆新三板的,有八马茶业、梅山黑茶、七彩云南等知名茶企,然而从18年以来,也都被接二连三地摘牌。
再看港股市场,坪山茶业(00364,HK),已经改名叫区块链集团,龙润茶也因为连年亏损,而被强制退市,现在仅剩天福(6868,HK)一颗独苗,硕果仅存。
现在,中国茶叶、八马茶业和澜沧古茶都在申报IPO,而资历最浅的澜沧古茶,已经宣告失败。茶友觉得其他两家谁能成功?
作者: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