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山林秀丽,雨水丰沛,茶叶种植条件得天独厚,具有悠久的产茶历史和深厚的茶文化底蕴。茶叶是我县传统特色农产品之一,在珠岙、亭旁、浦坝港等乡镇广泛种植。
茶叶是山区乡镇发展经济,实现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我县放大小海鲜的鲜甜品牌优势,以打造“鲜甜三门”区域公共品牌为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种植业四大产业中的茶叶以此为契机,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让茶叶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金叶”。
深耕品牌 互利共赢
日前,三门绿毫茶叶专业合作社选送的太师峰牌善树白茶,荣获第十三届国际名茶评比金奖。2020年,善树白茶还被评为国家级白茶类五星名茶,成为浙江唯一获此荣誉的品牌。除白茶外,该合作社炒制的绿茶、红茶也多次在国际、省级评比中斩获金奖。
三门绿毫茶叶能屡屡获奖,离不开理事长胡善树四十多年如一日对茶的潜心专研,更离不开我县对茶产业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扶持。
我县现有茶叶面积1.8万亩,总产量520吨,产值6000万元,其中名优茶产量355吨,产值3600万元。茶叶品类涵盖绿茶、红茶、青茶等三大茶类和一个特种茶类,是台州市茶叶生产优势产业区。
当前,我县有一定规模的茶叶品牌12个,其中省著名商标1个,市名牌产品3个。历年来,有6个品牌在各类博览会及评比获奖。获奖的茶叶大多来自三门绿毫、珠岙玉龙这两家龙头茶叶合作社。由于企业品牌建设投入小,以致于我县许多茶叶品质上乘,名气却不显。
为此,县茶文化促进会注册茶叶公用品牌“丹邱山”,将全县茶叶品牌进行整合,并加强“丹邱山”茶系列产品的开发和推介。同时,对已获得浙江省著名商标,获得国家、省、市名牌农产品等认定的,分别予以奖励,实现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共赢,推进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政府搭台 提质创收
8月5日,胡善树再次造访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此次,他是陪同县领导去洽谈合作事宜。
“这不是我第一次来农科院,之前也常来请教。能和这些专家认识,全靠县里帮忙牵线搭桥。只有不断学习,茶叶的品质才能越来越好。品质才是最大竞争力。”胡善树说。
过去,种植茶树基本以经验为主,技术落后,茶叶品质欠佳。如今,由政府出面,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提供茶叶种植、茶叶机械化等技术培训。
“跟着专家学种茶后,让我的茶园亩产提高了,茶叶品质也提升了,300多亩茶园年收入比以前增加了10多万元。”茶农任齐跳说。
我县无性系良种茶园也快速发展,累计新发展无性系茶园8700亩,先后引进无性系绿茶良种10余个、乌龙茶良种5个。全县无性系良种覆盖率62.8%。
同时,我县给茶企、茶叶合作社提供更多展示平台,每年组织茶企参加国内各种展销会、博览会,通过品牌宣传推介展销,不断扩大三门茶叶品牌的影响力,开拓销售市场。
3月28日,首届三门福茶文化节暨龙翔谷品牌发布会在珠岙镇举行。此次活动由珠岙镇和县农业农村局联合承办,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提高产业附加值,提升我县茶产业的复合效益,让广大茶企茶农共享茶产业发展的红利。相关单位现场签约,就茶叶销售等内容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链式发展 育新动能
“今年有两个项目已进入设计阶段,分别是位于珠岙镇的三门县龙翔谷福茶智慧生态茶园项目和位于浦坝港镇的山场片区共同富裕茶叶产业示范基地项目,两个项目总投资分别为2000万元和748万元。两个项目实施后,将很大程度上改变我县茶产业加工不足、茶旅融合不够的现状,通过延伸产业链让茶农的口袋富起来。”县农业农村局果树特产推广总站站长陈中泽说。据悉,这两个项目将于三年内建成投产。
目前,我县仅十余家茶叶合作社有自己的茶叶生产线,能自主完成茶叶加工。多数茶农则是将采摘的鲜叶卖给茶商,为保证嫩叶能当日出售,有时会被压价。
为维护茶农利益,建立完整的茶产业链,近年来,我县在茶产业链发展上多次探索,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两个茶叶加工基地建成后,除了解决广大茶农销售难的问题,还能保证茶叶品质,有助于进一步打响茶叶公用品牌“丹邱山”。
为解决茶园低产低效的问题,我县对茶园改造每亩予以补贴400元;鼓励茶企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对合作成果转化取得实效的,按实际支付技术合同金额给予一次性上限的30%补助,最高不超过20万元……
从政策支持到技术支持、市场推广,从提高产量到提升品质、加工有保障,随着我县茶产业一体化产业链日趋成熟,茶叶已然成为农民的致富“金叶”,让我县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道路上更添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