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深夜,“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此次申报项目中包括了安徽黄山毛峰等四大名茶的制作技艺。在申遗成功的背后,这一技艺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本报记者联系采访了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宁井铭。
同时记者采访获悉,当前在合肥“茶文化”的气息越来越浓,也将以此为契机,更加关注本地茶叶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做好“茶文章”,助力“茶经济”发展。
弘扬与传承安徽茶文化
此次中国传统制茶技艺项目申报全国有15个省市和44个项目参与,其中包括我省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六安瓜片制作技艺项目。
“安徽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同时,安徽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成就了安徽茶叶‘品质高、感观强、香气足、口感好’的特性。”宁井铭介绍,在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上,包含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等方面。
拿祁门红茶举例来说,祁红制茶过程分为初制和精制两大部分,初制有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道工序。精制有筛分、切断、风选、拣剔、复火、匀堆等工序。成品祁红,外表色泽乌润,条索紧细,锋杪秀丽。汤色红艳透明,叶底鲜红明亮。最具魅力的是香气,国内外茶师称为砂糖香或苹果香,并带有蕴藏的兰花香,清香持久,独树一帜,被誉为“祁门香”。
“安徽茶历久弥新,是安徽的一张靓丽名片。”宁井铭表示,这次入选非遗,也体现了中国茶文化对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重要性。“安徽名茶要继续将历史传承的厚重感和现代饮茶文化相结合,从而促进茶文化的传播、交流和推广。”
推行茶旅融合 助力乡村振兴
“在安徽提到茶叶,可能第一反应想到的是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或者六安瓜片,其实,合肥也有名茶。”合肥市茶叶协会会长赵玉贵告诉记者,合肥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北纬三十度黄金产茶带,诞生了白云春毫、都督翠茗、庐州红茶、紫蓬兰香等名优好茶,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茶品牌。
“合肥茶”也是历史悠久,赵玉贵介绍,早在东汉时期,合肥就有种茶,白云春毫受山间云雾灵气,叶型小巧,型似雀舌,茶汤清澈明亮,而且富含各类元素,药用价值很高,还被评为合肥市地理标志产品。
“本次中国传统制茶技艺申遗成功,会让更多人关注传统制茶技艺,我们也会以此为契机,更加关注合肥本地茶叶的高质量发展。”赵玉贵说,当前合肥正在加强制茶技艺,持续发展有机茶园,推行茶旅融合,提升茶农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合肥“茶经济”正在加速发展
在合肥,除了茶文化越来越浓,“茶经济”也在加速发展。
8月18日,2022第十五届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在合肥举办,来自省内外600余家品牌茶企、1600余家采购商赴会。多年来盛会的举办,茶博会已成为合肥会展经济中一张名片,成为产销对接和“双招双引”的重要专业性行业展会。
同时,在合肥“茶经济”也带动了特色旅游发展。今年8月,庐江县万山镇“云山茶海品香茗——茶乡风情体验之旅”获评第二届安徽省十大最美茶旅线路,这将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当地茶旅融合,振兴茶产业。
安徽省茶叶行业协会秘书长柯绍元认为,合肥拥有许多发展“茶产业”的优势,比如科研实力雄厚,坐落于合肥市的安徽农业大学国家茶叶重点实验室、安徽农科院等研发实力全国领先;茶机械产业蓬勃发展,一体化制茶机、色选机等畅销海内外;合肥商贸流通繁荣,拥有华夏茶博城等大型茶叶交易市场等等,这些都展示出合肥茶产业的发展成果。
合报全媒体记者:王书浒
来源:合肥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