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域研学旅行的内涵和特征
研学旅行是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构件,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
全域研学旅行是指在一定县域范围内,通过县域政府规范和务实有效地组织,所有学校都有计划地开展,所有学生都参与,研学旅深度交融的校外教育活动。其主要特征是:组织的全域建构、资源的全域利用、人员的全域参与、学段的全域覆盖、活动的全域统筹、研学的全域融通。
全域研学旅行,县域政府作为组织管理的主体,应主动提高思想认识、准确站位、区域设计,全力推动。县域内所有学校作为实施主体,应有序安排、能动参与、动态反馈。县域所有学生作为实践主体,通过研学活动涵养品德,体现积极合作,获得全面生长。
全域研学旅行是研学旅行走向纵深发展的高层级样态,是研学旅行和劳动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是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它能够推动学生知行相生、研学相长,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推行全域研学旅行的背景
研学旅行缘起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纲要》提出了“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研学旅行活动持续升温,已经成为校内外教育衔接的关键创新空间。但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县域的研学旅行工作推进程度很不统一,研学旅行的教育效果差异比较大。大多数县域都是由学校自愿组织、各自为政。各类研学旅行活动数量呈爆炸式增长,品质却良莠不齐。由于各校的研学旅行零散无序,与相关各部门的协同能力薄弱,研学旅行系统持续地开展已成为共性难题。因此通过县域政策杠杆、管理控制、引导激励,积极探索创新性研学活动,适应学生发展需求,协调各方,形成合力,开放共享区域可利用资源,开展全域研学旅行,有助于研学旅行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地。
同时,目前的许多研学旅行活动研学分离,知行分隔;研与学形合神散,不知误行或少知虚行;重学轻研,只知不行;旅行只专注于游山玩水,缺乏情怀涵养,未能知行合一,严重制约了研学旅行的高效开展和有益作用的发挥。而全域研学旅行的价值追求正是“知行相生、研学相长”,这样的研学旅行可以真正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有效性,可以实现教与学、学与用的交互生长。所以,着力“知行相生、研学相长”的全域研学旅行,具有更大的教育价值。
泸州市江阳区在全面推进区域品质教育的进程中,直面当下县域研学旅行暴露的问题,创新实施江阳全域研学旅行行动,探索出以下突出“知行相生、研学相长”价值指向的全域研学旅行实施策略。
3
实施全域研学旅行的行动策略
要践行“知行相生、研学相长”的全域研学旅行,必须采用一套区域整体驱动、区域全方位力量协同发力的行动策略。在诸多措施中,关键措施是以下四个方面:
1.区域部门联动,解决研学旅行零散无序、持续力弱的老大难问题。
2.区域资源整合,既要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建设区域研学旅行的专用基地;又要打造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
3.科研引领,区域开发,引领学校研学旅行课程建设,高位落实国家课程的要求。牢牢抓住研学旅行“知行相生、研学相长”的内核,研中学、学中研、知行合一,进而激发学校的内生需求,勃发出各校名片式活动。
4.评价激励,将评价结果纳入学校年度素质教育质量评估,重在激励研学旅行的品质发展和价值发挥。
(一)部门联动,构建全域研学旅行机制
部门联动指围绕组织好服务好县域内所有学校及所有学生开展高品质研学旅行活动这个宗旨的部门协作。具体做法是在区委区府组织统筹下成立由分管教育副区长担任组长的全域研学旅行领导小组,其成员包括县域内与研学旅行相关的区教体局、区农林局、区发改局、区交通局、区公安局、区财政局、区文化局、区食药监局和区旅游局以及各镇街、园区管委会的主要负责同志。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区教体局具体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区教体局局长兼任主任,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的开展及相关事务的协调联动。
部门联动遵循中心突出、遵规建制、信息畅通、积极主动、协调互联等原则。它可以整体推进全域各学校的研学旅行工作真正动起来、活起来,充分保障整个县域的研学旅行工作有人管、专业的管,它确保了全域研学旅行的稳定有序运行。
工作组研究协调制定全区研学旅行政策;建立研学旅行专家库,成立江阳区研学旅行专家委员会;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工作方案;定期检查工作推进情况;建立校外多方协作管理机制,加大对研学旅行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管理指导。
(二)资源整合,建设全域研学旅行基地
这里的资源整合是指在部门联动和行政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先期有效利用本县域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建设具有良好示范带头作用的县域内全域研学旅行专有基地;进而实现区内区外优质基地的联动组合,形成县域所有学校和学生参加的全域研学旅行跨区精品路线。这种整合,既依托于县域资源的深入比对和挖掘,更依托于当地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文化沉淀的纵深结合,还依托于区内外资源的有机勾连。
这种整合的有效性取决于基地建设的标高制定和课程活动设计。这样筛选择优后建设的基地和线路行进,最大限度地适合于整个县域的学段需求和学生知行成长。
1.典型基地的建设
泸州市江阳区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泸州市江阳区董允坝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资源优势,促进农业与学校教育的融合,让全区中小学生走出校园,将习得的农业相关知识和真实的农耕实践结合,传承现代农业文明。通过与兴阳集团共建等方式,建立董允坝青少年现代农业实践教育研学旅行基地,重塑教育环境和学习生态,教育引导全区中小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2.基地建设的分工
江阳区教育局和体育局组织各学校积极参加活动,同时指导基地实践课程的研发。区国土局、分水岭镇政府负责基地范围内涉及的土地流转及相关事务协调,分水岭镇政府负责基地劳动力需求的推荐。兴阳集团负责基地建设,研学活动实施公司设计实践活动项目,承接各校研学旅行活动。其余职能部门根据基地建设需要抓好协调服务。
3.基地运行的方式
为了保证全区全域研学旅行专有基地的建设品质,江阳区总体采用主城区全体学校试行,之后逐步推广的分步推进模式。
(1)江阳区每个学校分年级段进入基地实践。原则上每学期开展一次,一次1天,小学3~6年级参加,初中1、2年级参加。每两个年级为一个学段,分成3个学段。通过听农学讲座、参观农学博物馆和科技大棚、参与种植劳动、艺术实践、户外拓展活动等形式开展研学旅行。
(2)区内每个学校认领相应数量农业大棚。各校分年级、班级长期培育,感受四季更替,观察植物生长的规律。实践活动时间之外农业大棚委托当地农民统一管理。
(3)基地还开展“亲子菜园”农耕体验。家长可以采取长期租赁“亲子大棚”的方式,自行管理、采摘,倡议家长多陪伴孩子体验农耕乐趣。
4.旅游资源的利用
除董允坝基地外,区内还有张坝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研学旅行基地、国家高新工业园区、黄舣酒业园区研学旅行基地,以及朱德纪念馆、泸州市博物馆等全域研学旅行优质基地,满足其余学段学生研学活动需求。2019年起,全区城区和街道学校“内外基地共振”5天制多组合的研学旅行开启,精品线路有江阳——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文化路线;江阳——土城红色研学旅行路线;江阳——汶川地震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路线等。
(三)科研引领,开发全域研学旅行课程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包括研学旅行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县域教育科研机构作为国家课程区本化、校本化的主要力量,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名校、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力量,构建县域研学旅行课程。在课程开发同时,还要特别注重对参与研学旅行教师和相关人员的培训。
泸州市江阳区在“立体构建、全景育人”的总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全心研究“知行相生、研学相长”的全域研学旅行课程。以区教研培训中心为科研核心,组建专项团队,既研发课程,又培训了各校研学旅行领域的骨干队伍。这些主研和参研人员,回到各自学校,主力研发各校的子课程,让“区域课程——学校课程”双结合、真统一、能实施、有实效。在课程的统领下,开展长效性、校本化的多彩研学旅行活动。
江阳区全域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人员中,拥有一支由熟悉科研理论,熟悉国家课程要求,熟悉全区教情、校情、学情的专职教研员组成的宝贵人才队伍。他们关注全区课程体系的完整性,注重每所学校课程的科学性,兼顾每一位学生的差异发展需求,开发出全区所有学校所有学生参与的江阳农业生态体验课程、江阳工业园区科技体验课程等。区教育局和体育局、区教研培训中心,通过区级培训会、校际交流会、典型学校分享会、星级校园长培养工程和领航教师培养工程等对教师的研学旅行工作进行专项培训,提升全区教师研学旅行方面的专业化水平。
同时,江阳的全学段学校因地制宜,先后开发出适合自己学段、学校和学生的特色课程。例如,
幼儿学段中丹艳路幼儿园的集市生活体验课程;
小学学段中城西附小的主旨“中国根基、世界视野”主题研学课程,泸州市梓橦路小学渔子溪学校的“小桂圆·大学问”课程;
初中学段中长江中学的“励心砺志”课程——走进1965·茜草工业记忆博物馆,泸南中学的“红色泸南分水老校址寻根之旅”课程,丹林中学的传统古法工艺研旅课程——丹林“豆豉酱油”生产工艺;
高中学段中实验高中的职业安全体验课程,江阳职高和江南科技产业园园区实训基地工学结合校企共育课程等等。
在各类课程统率下,江阳区全域研学旅行活动形神皆备,不仅形式多样,更在于内容的系统性、与书本知识的联系性、学科知识的渗透性、知识与实践的交互性、师生的能动性,真正获得学生喜欢、社会认同。
(四)评价激励,推动全域研学旅行发展
评价激励就是通过建立比较健全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对全区所有学校组织研学旅行的情况和成效进行评价;对所有学生参与研学旅行的情况进行评价;对区内所有研学旅行基地和合作企业进行评估。通过评价的阶段性结果,自我对标,调整改进,保证全域研学旅行能够持续开展、能够优质开展、能够特质开展。通过有质量的全域研学旅行与其他全域行动的合力作用,达成全域品质教育的高阶均衡发展。
江阳区把各校的研学旅行活动开展情况,纳入了年度学校素质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从组织保障、课程开发、活动参与、物化成果、获奖评优等方面进行考察,分值占比6%;把每位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情况,从参与态度、参与过程、学习成果、自我反思、获奖情况等角度,进行多主体多维度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将评价结果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实施区域内所有研学旅行基地资质认定和年度评比,评出示范性基地、创优基地、合格基地、不合格基地四类。树立典型,引领示范;对不合格的基地暂停合作,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基地,取消合作。对合作企业的经营资质、经营范围和服务内容进行审核,并对其依法规范经营情况实施监督,对于资质不合格、服务质量不好的企业取消合作并依法上报。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