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历经千年传承至今。追溯渊源,从《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到茶圣陆羽的《茶经》,再到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再到田艺蘅的《煮泉小品》,都详尽地记叙了茶叶的制作过程及其滋味。
中国白茶传统产区主要在福建福鼎、政和、建阳、松溪和云南景谷等地,虽然同属白茶类,但由于产地不同,再加上工艺的细微差异,品质有明显差异。
福鼎市
福鼎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依山面海,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季节变化明显,土壤深厚肥沃,自然条件优越,适合茶类植物生长。且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对于出品茶叶的纯净度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福鼎东海之滨的太姥山,历来被看作福鼎白茶的祖庭。而太姥山鸿雪洞顶的“绿雪芽”古树则被认为是福鼎白茶的原始“母株”,是研制白茶的重要母本。福鼎市共有17个乡镇,几乎每个乡镇都产茶,其中磻溪镇是福鼎市地域面积最大的乡镇,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95%,平均海拔高度500米到800米,气温比低海拔地区低2至4℃。东与太姥山、南与白琳镇相邻,是典型的生态乡镇。
湖林、南广、后坪、仙蒲、赤溪、黄冈等村生产的茶青成为众多茶企的宠爱。尤其是黄冈村,早在1959年,全国茶叶现场会在该村举行。许多茶企在该镇寻找茶园基地,品品香、誉达、广林福、古德、康来颜等茶企都在磻溪镇有各自的茶园和生产基地。
政和市
政和市地处武夷山山脉东南的鹫峰山脉,全境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高山多,山林的海拔落差和早晚温差大,平均海拔在8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6℃左右,年降水量16000mm以上,土壤以红壤、红黄壤为主。土壤湿润,气候温和,山里常年可见云雾缭绕,这正是茶叶生长的理想环境。政和古时称为“关隶”,在宋徽宗的一次评茶中,深深地被白茶所惊艳,但是知道产茶地的名字后不太满意,遂把自己的年号“政和”赐给这个闽北的小县。在已经完全现代化的今天,政和仍然保留着一份古意。
建阳市
建阳市,是福建省最古老的的五个县邑之一,位处闽北武夷山南麓,建溪上游。其中水吉县拥有中国有名的茶树良种——水仙。
水吉县
水吉县从清朝嘉庆时期开始到民国中后期的一长段时间内,一直是闽北重要的茶叶集散地之一。
景谷县
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北回归线从县城穿过,境内山高谷深,海拔差异大,曾发掘出全球唯一的距今3450万年的景谷宽叶木兰化石,具有悠久的茶叶历史及深厚的茶文化底蕴。景谷的白茶起源于偶然,在清朝道光二十年(1840年)前后,一位陈氏农民去澜沧江边做生意,偶然在茶山坝发现了白茶种,便藏数十粒种籽于竹筒扁担中带回秧塔。大白茶的种子经数年培育,成长很快,后扩种到周围的十四块茶地。后来成为著名的白茶品种“月光白”的诞生地,产地不同,白茶亦相差较大,造就优质白茶,从好的产地开始。
福鼎白茶追踪溯源,自唐代著名茶学家陆羽在其《茶经》中曾引用,隋代《永嘉图经》中的一句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而永嘉县南三百里正是闽东的福鼎。在白茶热逐步形成的今天,福鼎白茶可谓是家喻户晓的白茶之星,渐渐成为中国白茶公认的代表茶类。作为白茶优良产区的磻溪,其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优良的茶树品种,正验证了一句福建茶行业里的话:“中国白茶在福鼎,福鼎白茶看磻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