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英德茶园面积14.1万亩,全年干毛茶总产量1.1万吨,总产值41亿元,综合产值48亿元。目前全市茶叶企业有346家,市级以上茶叶农业龙头企业20家,省级茶叶农业龙头企业11家,新型经营主体茶叶专业合作社达134家,家庭农场(种茶)超80家。
2019年10月,第十五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暨2019中国英德红茶文化节在英德举办,英德红茶被国际茶委会授予“世界高香红茶”荣誉称号。英德市被评为“2019中国茶业百强县”、“2019中国茶旅融合十强示范县”。
“英德红茶”品牌价值从2010年的6.62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23.63亿元。
从以上诸多数据以及获得的荣誉可以看出英德红茶在过去的2019年取得了特别耀眼的成绩,这离不开我们各级政府领导、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以及每个英德茶人的共同努力。但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英德茶产业接下来发展可能遇到的问题,建议每个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提前做好布局规划。以下就英德茶行业发展谈谈自己的想法,抛砖引玉--有说得不对的,欢迎各专业人士批评指正。
一、英德茶有特别突出的产品特点,产业特点(受众为消费者的角度讲述):英德茶产品香气独特,辨识度高,但我们在进行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宣传的时候却并没有为英德茶提炼出一个让消费者容易记住的特点。
英德茶产业上规模的企业大多为全产业链经营模式,能对茶叶生产各个环节进行深度把控,产品品质得到保证。这个产业特点是很多消费者认可的信赖之选。之前就这个特点提出过茶叶行业的“英德模式”,我认为是大有可为的。这个发展模式虽然笨重,虽然辛苦,虽然成本特别高,但只要经营好,发掘出各个环节的附加值,打造自己的品牌,会是一个非常有生命力经营模式。
二、“一个品种支撑一个产业”的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英德茶行业的风险会越来越高,因为市场变化太快了,说不定到什么时候,消费者就不喜欢喝高香的英红九号了。多发展几个英德红茶专属品种,扩大品种种类,夯实英德茶产业发展的品种基础。等英德茶有不同的品种不同的风味,时代再怎么变化,总有时间留给英德茶产业去改变,去适应市场。
三、对茶叶这个产品的定义不明确,它到底是农产品、商品还是文化载体?不同的定位意味着不同的经营方式,这也会造成社会上对英德茶定位的误解。目前普遍的状况是小作坊、小企业卖农产品,中型企业卖产品品质,大型企业卖文化。以白酒这个与茶叶极度雷同的行业为例,全国万亿白酒市场,而单单茅台酒的市值已超万亿,茅台就已经脱离白酒商品的范畴,在中国人们的心智当中茅台已经是中国白酒文化的代表之一,消费茅台酒已经不再是喝茅台的品质,而是茅台的品牌溢价以及这酒带给人的身份象征。当然也不排除一部分原因是资本炒作。
四、一系列的数据表明英德红茶区域公共品牌影响力逐步提升,但现阶段产量增长远大于市场扩容。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中需要加大广东省以外区域的推广力度并提高推广效率。企业走出去推广的边际成本远大于广东省内推广的成本,约为省内推广成本的10倍。这也是企业不愿意主动走出去的最主要原因。
五、目前英德红茶品类比较单一,大部分企业只生产英德红茶,甚至只生产英红九号,抗风险能力较低,容易产生低价竞争。销售模式单一,容易沦为低价茶叶原料的生产产地。有能力的企业可以适当扩充品类,降低合作伙伴开店的流量成本,提升购买转化率,提升运营效率。
六、茶叶产品标准化问题是困扰英德茶行业甚至是全国茶行业的大问题,如果把茶叶当成是工业产品(商品)的话,标准化可以快速做大规模,做大市场占有率,做大品牌影响力。但如果把茶叶当成是工艺品,甚至是艺术品的话,就应该鼓励百家齐放。在我看来茶叶应该有限度地标准化,或者鼓励不同企业以不同的品牌定位以及产品定位应对市场。白酒市场也有茅台,五粮液,江小白等各种不同市场定位的品牌。以前总是说多少万家的中国茶企不如一家立顿,对这个说法,我一直以来都保持有限认同的态度,或者从营业额方面立顿超越了许许多多的的中国茶企,但从产品美誉度、客户体验方面,立顿是无法跟很多中国茶企相比的。如果盲目的规模化、标准化最终会让产茶区变成低价的原料生产地。鼓励个性的同时,有限度地标准化,应该是一个比较适合目前英德茶产业发展的方法。
七、茶旅融合是茶品牌提升客户体验文化,增加与客户互动频率的好模式。以积庆里品牌运营的积庆里红茶谷为例,每年数十万的游客除了为积庆里品牌带来过千万的效益外,还带来了数十万精准的忠实客户,这是品牌二次甚至多次与消费者互动的平台,也是企业电商平台免费的流量入口。其带来的商业价值远比营业额收入要多得多,同时这也是积庆里品牌一个对外宣传推广的巨大私域流量池。
八、茶叶的深加工,涵盖食品、化工、日用、医药等方面,这类产品附加值高,能最大化提升茶叶的利用率,同时提升茶叶品牌在消费者生活中的渗透率,提升品牌的曝光频率以及品牌唤醒频率。
九、新式茶饮是茶叶行业消费模式的一次革新,传统茶企面临严重的消费群体断层,大部分传统茶叶消费都集中在28岁以上的消费者。年轻人喝茶的比例相对较低,如何争夺年轻人的消费市场?为传统茶饮奠定消费群体的基础,这是传统茶企需要思考的问题。而新式茶饮的头部企业,例如喜茶、“奈雪の茶”等品牌,如果需要规划切入传统茶饮,那是非常顺理成章的事情,也会是他们企业发展的下一个增长风口。
十、英德茶行业乃至全国茶行业为什么那么多小品牌小作坊?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小品牌小作坊活得比大品牌大企业更滋润!这是中国茶悠久的历史以及完整的传承造就的!随着行业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人才进入茶行业,这些人才大多具备相当强大的专业技能,强大的综合素质,往往一个或者几个人就能撑起一个小型工作室,具备强大的产品研发实力,甚至能根据客人的口味定制不同风味的产品。这类工作室往往能靠口口相传的口碑,靠个性的特色的产品吸引相当一部分忠实粉丝,其客户体验、品牌美誉度、生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甚至会比大企业大品牌更好。虽然这样的小品牌有比较明显的天花板,但如果全国有千千万万个这样小而美的品牌,是不是也属于中国茶、英德茶的成功呢?
十一、现代的商业,无论是平台还是单一品牌都慢慢发展成考验经营者供应链整合能力的阶段,供应链整合能力决定了企业运营的成本,服务的品质以及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茶叶产业下半场考验的是每个品牌对供应链的整合能力以及如何提升资源的利用率。
总体来说英德茶叶行业在全国茶叶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乘势而起是了不起的成绩,但我们需要走的路还很长,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但我们相信在各级领导、各相关部门、各界人士的支持关怀下,英德茶人的共同努力下,英德茶产业一定有更好的发展。
作者:陆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