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发展趋势未知。但愿身处其间的每个人都能有所憬悟,重新审视这个世界的真相,拥抱改变,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新冠”疫情的阴云并未散去。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势必从根本上动摇国人的传统消费观念。具体到茶行业,改变已经正在发生,身处其中的每一位业者,是时候认真思考未来的出路了。
一个最坏的设想,如果疫情在相当长的时间段一直持续下去,我们该怎么办?
改变一:实体门店虚拟化,线下体验衰微
疫情带来的硬隔离,直接后果便是实体门店被迫停止运营。这对于高度依赖传统线下渠道的茶行业来说,掐断了客流就等于掐断了生命线,营业额归零,还如何生存?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种情况如果持续超过3个月,没有收入来源的实体茶店,都会迫于租金压力陷于倒闭或关停。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便是茶城、茶叶街等专业市场的大规模停业。
但也应看到,疫情期间的终端消费需求依然存在,只不过被动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只要快递没停,网购仍是多数茶客首选的消费方式。实体门店尽快打通线上渠道,或可找到一线生机,别无他法。
由于疫情导致的人际疏离,线下体验消费不再具备现实意义。茶类传统营销模式也将由体验转向网络直播、社交媒体等虚拟空间。
改变二:茶博会打回原形,圈层消费更趋封闭
疫情正式解除之前,茶博会这种人群扎堆的活动势必受限。会展业进入寒冬,茶企不必再依赖展会刷存在感。行业是否应反思,此类劳民伤财的茶博会是否还有继续办下去的必要?
硬隔离状态下,茶企也面临着转型考验,品牌形象的展示、推介手段将发生颠覆性改变,围绕不同品牌的圈层消费也更趋于封闭化。
改变三:投机炒作陷于停滞,终端消费更加保守
老鼠会形式的投机炒作被迫中止,前期接盘的解套遥遥无期,终于尝到苦果。
以藏家市场为导向的茶企,在这波疫情之下将面临空前的困难,原因不必多说。
疫情首先冲击的是茶客的消费心理。刚需层面,茶客的消费观念变得保守、谨慎,会更加仔细地挑选具备高性价比的品牌产品,那些标榜名山古树、“单株”等噱头产品的需求急剧萎缩。基于囤货需求,适合长期存放的普洱茶、黑茶、白茶等茶类会更受欢迎。当然,性价比是摆在第一位的。
改变四:原料价断崖式下跌,熟茶、年份茶消耗加速
春茶季临近,作为支撑名山头原料价格的主力军,玩家、散客群体受疫情影响主动或被动改变出行计划,由此造成需求锐减。陷于资金困境的厂家,今年也将大幅削减生产计划。基于此,今春山头原料价势必出现断崖式下跌。以普洱茶为例,核心产区名山头跌幅应超过30%。
疫情之下,终端消费呈现即时性特征。价格实惠、适合当下品饮的熟茶、年份茶将成为市场主流,更多茶企将转向熟茶生产,年份茶去库存速度加快。
改变五:品饮需求占据主导,攀比消费归零
疫情的阴影笼罩之下,让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浮华散尽,返璞归真,闭门的日子无非柴米油盐酱醋茶,一切奢侈品都成了无足轻重的东西。茶行业回归品饮需求本质,每个硬隔离的茶客,只会看重一杯清茶的真实口感,而很难再提起心劲去攀比年份、树龄、牌子这些虚无的东西。
疫情的发展趋势未知。但愿身处其间的每个人都能有所憬悟,重新审视这个世界的真相,拥抱改变,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