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茶需要好水,好水方能泡出好茶,泡茶用水至关重要,尤其是新绿茶,芽叶柔嫩,以山泉水为佳。
古人如何看待水在泡茶中的重要性
明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也谈到:“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叶八分耳。”可见水质能直接影响茶汤的品质。水质不好,不能正确反应茶叶的色、香、味,尤其对茶汤滋味影响更大。好水的标准是水质:清、活、轻;水味:甘、冽。
茶与水的关系,如鸟与翼,是天然相连的。在历代讲述茶的著作中,都伴有关于水的论述。
如何择水,对泡茶人来说也是一门必修的学问。
自唐以来,有不少专著论述泡茶用水问题,并将古人的经验和调查结论记录下来。唐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阐述了水的选择:“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劲疾。又多别流于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潜龙蓄毒于其间,饮者可决之,以流其恶,使新泉涓涓然酌之。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取汲多者。”
择水选源
如唐代的陆羽在《茶经》中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陈眉公《试茶》诗中的“泉从石出情更冽,茶自峰生味更圆”。都认为试茶水品的优劣,与水源的关系甚为密切。
水品贵“活”
如北宋苏东坡《汲江煎茶》诗中的“活水还须活火煎,自临钓石取深清”。宋代唐庚《斗茶记》中的“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的“茶非活水,则不能发其鲜馥”。明代顾元庆《茶谱》中的“山水乳泉漫流者为上”。凡此等等,都说明试茶水品,以“活”为贵。
水味要“甘”
如北宋重臣蔡襄《茶录》中认为“水泉不甘,能损茶味”。明代田艺蘅在《煮泉小品》说“味美者曰甘泉,气氛者曰香泉”。明代罗廪在《茶解》中主张:“梅雨如膏,万物赖以滋养,其味独甘梅后便不堪饮”。强调的宜茶水品在于“甘”,只有“甘”才能够出“味”。
水质需“清”
如唐代陆羽的《茶经·四之器》中所列的漉水囊,就是作为滤水用的,使煎茶之水清净。宋代“斗茶”,强调茶汤以“白”取胜,更是注重“山泉之清者”。明代熊明遇用石子“养水”,目的也在于滤水。上面说的都是一个意思,宜茶用水,以“清”为本。
水品应“轻”
如清代乾隆皇帝一生中,塞北江南,无所不至,在杭州品龙井茶,上峨眉尝蒙顶茶,赴武夷啜岩茶,他一生爱茶,是一位品泉评茶的行家。据清代陆以湉《冷庐杂识》记载,乾隆每次出巡,常喜欢带一只精制银斗,“精量各地泉水”,精心称重,按水的比重从轻到重,排出优次,定北京玉泉山水为“天下第一泉”,作为宫廷御用水。
水质需“清”
如唐代陆羽的《茶经·四之器》中所列的漉水囊,就是作为滤水用的,使煎茶之水清净。宋代“斗茶”,强调茶汤以“白”取胜,更是注重“山泉之清者”。明代熊明遇用石子“养水”,目的也在于滤水。上面说的都是一个意思,宜茶用水,以“清”为本。
现代常见泡茶常用的六种水:
1、山泉水,是泡茶最理想的水,但应注意是否洁净、无污染,且不宜存放过久,新鲜为好。
2、江水、河水、湖水:远离人口密集处的江水、河水、湖水也不失为沏茶的好水。
3、雪水、雨水:被古人称为“天泉”,尤其是雪水,更为古人所推崇。
4 、井水:属于地下水,悬浮物含量少,透明度较高。
5、自来水:含有用来消毒的氯气,在水管中滞留较久的含有较多的铁质。当水中的铁离子含量超过万分之五时,会使茶汤呈现褐色,而氯化物与茶中的多酚类作用,又会时茶汤表面形成一层“锈油”,喝起来有苦涩味。
6纯净水:净度好、透明度高,是泡茶的好水。
用水温过高、水温过低的水泡茶后会出现什么情况
如果泡茶水温过高,鲜嫩的名优绿茶会被汤熟,叶底变成菜黄色,失去观赏价值,茶汤也会变黄,茶中所含优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会遭到破坏,同时咖啡因、茶多酚等都会过快浸出,使茶汤产生苦涩的味道。
如果泡茶水温过低,则会造成茶叶轻浮于水面,茶叶中的有效成分难以浸出,茶汤稀薄,味道寡淡。
应该做到看茶泡茶,不同冲泡方式又需分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