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鄂东南方言交流,常常会听到这样的邀请:“来我家吃饭吧,虽然只是粗茶淡饭。”这里的粗茶是主人的谦词,并不是指茶叶的好坏。一般来说,“吃茶”的说法在农家更为常见,透露出农家特有的淳朴气息和乡土的味道。荆楚大地,吃茶在很多地方俨然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淳朴、自然、其乐融融。
何谓吃茶?茶,因其不能移植,而被用来形容女子的忠贞。《红楼梦》中凤姐就曾对黛玉开玩笑:“你都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不给我们家做媳妇。”在婚俗中,吃茶意味着许婚,即旧时女子受聘于男家。当然,吃茶的本来意思即喝茶,也含有将茶吃掉的意思。这里谈的吃茶就包含喝与吃两方面。我们来看风味独特的鄂东南吃茶。
鄂东南民间吃茶大体可以分为食茶、糖茶、花茶、药茶四大种类,而且每个种类又派生出数个不同的茶类,特别是花茶、药茶涵盖茶类更多。同时,由于吃法的逐步演变与创新,使得一些茶兼有不同种类的特征,既有食用功能,又有药用功能。
食茶是可以作为食品充饥的茶。大多数农家自产的食品均可入茶。比如,黄豆、黑豆、绿豆、花生米、大米、芝麻等,都是制作食茶的上等原料。大冶、阳新很多地方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饮茶方法:待客时用茶叶、菊花、炒黑豆按一定比例置茶具之中,开水冲泡,其味咸、香而提神,咀嚼黑豆,回味无穷。历史上,最有名的当属芝麻豆子茶、三道茶、姜盐茶等。
芝麻豆子茶原料为炒熟的芝麻、黄豆、花生米,加上盐姜和茶叶一起放在茶杯中用开水冲泡,清香中带有微咸微辣的味道,饮嚼均可,喝完茶汤时要连杯中作料一起吃掉。这种茶又香又甘润,其茶根咀嚼起来十分诱人。加入了用老姜在钵中磨成的姜渣与姜汁更别具风味,在热天吃几碗则生津止渴,暑热顿消;在严寒的冬夜吃上几碗,则额际发梢热气蒸腾,肠胃为之温热,暖意透散周身。遇上好客的主人家,一碗茶喝完,第二碗茶就又泡上来,然后是第三碗,第四碗。宾主围坐,土罐中煨着水,水一开又是一轮茶,直喝得肚胀鼓鼓,浑身爽透,彼此情感在升腾,谈天说地兴味无穷。正如唐代诗人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所说:“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鄂东南三道茶与云南白族三道茶不同。每当贵客临门,女主人给每位客人敬上一小茶盅煎茶,客人必须一饮而尽,这是第一道茶,意为为客人洗尘。然后女主人将客人让进厢客,桌上摆着花生、玉米泡、炒蚕豆、薯片等土产茶点。这时女主人又端上第二道茶,茶盘内放着几只瓷茶碗,每只碗内是红糖水和4个煮熟的剥壳鸡蛋。第三道茶是擂茶。将炒熟的芝麻、花生米、黄豆及红枣、茶叶放在瓦钵(俗称擂钵)中,以木棒擂碎后,倒进沸水中,加上少量食盐,熬成糊状。
姜盐茶兼有药茶功能。将炒熟的黄豆、芝麻、茶叶和用盐腌制的姜片取适量放入茶杯,开水冲泡就成了姜盐茶。此茶不仅味道清香,还有咸味和姜辣味,十分可口,具有健脾胃、驱风寒、去油腻、强身健体的作用。
糖茶是农家茶的大宗。茶本是物质和精神的综合物,茶之能成为文化,在其精神。茶味不离苦,古称茶为苦茶即是其神之所在。其实以糖入茶,不在味之深浅,而在象征意味,表示一种美好的憧憬和祝愿。婚、生、寿、年、节均为喜庆,人民千百年来饱尝了生活的艰辛苦涩,品生活如同品茶,其深味早已入心入肺了。唯深谙其苦,方望其甜;唯入之过深,反求其浅,故不像文人雅士那样“为赋新词强说愁”地一味穷究茶之深味,而是在茶中入糖以遮生活之苦,祈望能如糖般甜蜜。糖茶有红糖茶、白糖茶、冰糖茶、米熬糖茶、薯糖茶、蜜茶、桂花糖茶、甘草糖茶、薄荷糖茶、米泡糖茶等。
花茶首推菊花茶,其次是金银花茶、桂花茶。采回菊花后,洗净,加入少许盐腌制,揉搓匀净后,一层层紧压于陶罐之中密封贮存。饮用时,菊花入茶冲泡或点入瀹茶之中,香气纯,味甘长。也有将菊花和甘草片合晒贮存,饮时入茶冲泡。菊花茶历史由来已久,源自东汉时期,因其色美味香,且具有清心明目、润喉、去热解毒等功用,故至今大多数人仍然长期饮用,成了一种家庭保健茶,也是农村待客常用茶。金银花是著名的中草药,性寒、味甘,清热解毒,治温病发热、斑疹、热毒下痢、痈肿疮疡等症。金银花茶是农家热天必备饮料,是典型的农家保健茶。桂花茶由桂花和茶叶窨制而成,香味馥郁持久,汤色绿而明亮。
以药入茶,并不是从典籍中学来的,而是一代又一代人们在经验中积累而成的。通行的药茶主要有十锦茶、姜糖茶、姜片茶、川芎茶等。十锦茶原料最为丰富,多能凑出十样八样,故称十锦茶。原料有茶叶、菊花、黄豆、芝麻、花生、橘皮、生姜、桂花、川芎、花椒、绿豆等。茶色五彩斑斓,具有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姜糖茶、姜片茶相似,姜糖茶用红糖加生姜和茶叶一起熬煮而成,姜片茶则不加糖,两种茶都能起到祛寒散热、治疗感冒的作用。川芎茶是在茶水中加入川芎,清香开胃,是民间传统的保健茶。
鄂东南民间吃茶风俗,没有金樽玉盏的奢华,没有复杂刻板的程序,因时因事而成,便利为佳,平凡如生活,浅易如农作,这些平易淡泊的茶风中却又深含着醇厚的荆楚文化风味。通过平平常常的茶俗,能品出其中极醇极浓的乡情。
汪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