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如茶多酚,茶氨酸和茶多糖。多糖是一种高分子量聚合物,由至少十个通过糖苷键相互连接的单糖组成。
茶多糖的定义
茶叶中具有生物活性的复合多糖,一般称为茶多糖,是一类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酸性多糖或酸性糖蛋白,并结合有大量的矿质元素,称为茶叶多糖复合物,约占茶叶干物质的20%茶多糖主要由葡萄糖、阿拉伯糖、木糖、岩藻糖、核糖、半乳糖等组成。是茶叶治疗糖尿病时的主要药理成分。
❁茶多糖组成
茶多糖是一种非淀粉的结合蛋白的酸性多糖,其中含有44.2%的中性糖,43.1%的糖醛酸和3.5%的蛋白质,简单可以理解为:从茶叶中提取的活性多糖的总称。茶多糖的碳水化合物成分包括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鼠李糖,木糖,半乳糖醛酸,甘露糖,核糖和葡萄糖醛酸。
❁茶树不同组织茶多糖含量
茶多糖的组成和含量因茶树品种、茶园管理水平、采摘季节、原料老嫩及加工工艺的不同而异。比如乌龙茶中的含量高于绿茶和红茶;或是原料越老,茶多糖含量越高等。
茶叶中的茶多糖含量随着叶片成熟度增加而增加,第一叶为0.23%,而第六叶为0.58%;茶树花中茶多糖的含量高于茶树叶片,其含量为5.24%;茶树果皮中也含有较高含量的茶多糖,约为4.98%。所以粗老茶和茶树花可以用来提取茶多糖,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不同茶类茶多糖的类型与含量
绿茶、红茶和乌龙茶中的茶多糖分子量分别为9.2-251.5kDa、3.8-32.7kDa和5.3-100.9kDa;另外,黑茶中茶多糖的含糖量最高达35.70%,而绿茶、乌龙茶、红茶中茶多糖的含糖量仅为 23.24% 、28.97%和29.42% ,这都说明不同茶类茶多糖的构成有差异。
乌龙茶中茶多糖的含量相比较高(4.6%),普洱茶中茶多糖的含量相对较低(1.21%),绿茶和红茶的茶多糖含量处在中间,但红茶(4.2%)中茶多糖含量高于绿茶(4.0%)。
不同茶类中茶多糖的构成和含量的差异也导致其具有一定的功能活性差异,如乌龙茶、红茶、黑茶中茶多糖的降血糖效果优于绿茶。
❁茶多糖的活性
茶多糖可以增强内源性抗氧化酶或直接清除自由基而具有抗氧化活性;茶多糖的降血糖作用已得到公认,大量研究证明,茶多糖对糖尿病有明显的疗效(降血糖);茶多糖通过下调与脂肪代谢相关的基因(如基因Lpin2)从而可以在体重控制中发挥作用(降脂);茶多糖抑制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TNF(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并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而具有抗肿瘤活性;茶多糖能增强免疫细胞活性来提高免疫活性;茶多糖具有增加水分吸收和保留能力从而实现抗皮肤老化;茶多糖还可以干扰细菌与宿主的粘附来抵抗细菌和感染。
❁茶多糖的药用价值
抗氧化作用
对茶叶多糖清除自由基效果和对抗氧化酶活性影响的研究表明,茶多糖对超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等有显著的清除作用,一定浓度的茶多糖对抗氧化酶活性有一定提高。
降血糖
糖尿病的本质上是血糖的来源和去路间失去正常状态下的动态平衡,一方面,葡萄糖生成增加,另一方面机体对糖的利用减弱,从而引起血糖浓度过高及血尿。茶多糖的降糖机制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即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抑制糖降解酶活性,通过体内糖的利用和减少淀粉、双糖的分解而达到降血糖的作用。
降血脂
茶多糖能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对抗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形成,使高脂血症的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中性脂下降,高密度脂蛋白上升。低密度脂蛋白能使胆固醇进入血管中,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而高密度脂蛋白因为能加强胆固醇通过肝脏的排泄,被认为对机体是有益的。
抗辐射作用
不仅具有明显的抗放射性伤害的作用,而且对造血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与天津卫生防疫站,用多糖粗制品做了小鼠急性放射病防治实验。小鼠皮下注射给药后照射60Co,照射剂量为1.98×107~2.17×107C/kg,结果表明,茶多糖的防辐射效果显著,提高成活率达30%。
调节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并不是简单的细菌群落,很多研究证实,肥胖症、糖尿病这些高发疾病,都与肠道菌群失调密不可分。茶多糖因为其本身结构的复杂性,并不会被唾液、胃部、小肠消化系统分解,而是会到达大肠,被大肠的肠道菌群所利用,刺激它们生长及合成对人体有益的化合物。茶多糖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丰度,增加短链脂肪酸,促进机体的免疫反应并维持肠道的正常功能。
降脂减肥
茶多糖还具有良好的降脂减肥功效。用粗茶多糖处理高脂饮食喂养的小鼠,结果表明茶多糖可以有效降低小鼠的脂肪组织增多、肝脂质积累,且不会抑制小鼠食欲,说明茶多糖不仅不会抑制食欲,还可以加速粪便中饮食脂质排泄的能力,抑制肝脏的脂质堆积,达到降脂减肥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