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属于我国的第二大茶类,在当前世界范围内,其销量位居榜首。而红茶的起源地为中国,最初的红茶乃是福建武夷山茶农于四百多年前的明朝所制成的正山小种。
就红茶的制作工艺而言,因揉捻方式以及鲜叶品种存在差异,可划分为:工夫红茶、小种红茶以及红碎茶。
小种红茶历史悠久,源自武夷山,也是其他红茶种类的源头;
工夫红茶品类多样,产地亦各不相同,例如主要产于安徽祁门县的祁门工夫红茶,主产于云南的滇红工夫等等;
红碎茶的产地分布较为广泛,主要用于出口。
尽管红茶有着不同的分类,然而其基础的工艺流程,大体上均为“萎凋、揉捻、发酵、烘干”。
红茶作为全发酵茶类,其中最为核心,堪称灵魂所在的,当属“发酵”环节,此为决定其品质的关键步骤。
经由这一工序,茶叶当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发生氧化,促使青气消散,逐步转变为甜蜜的果香。
它是塑造红茶色、香、味品质特征的关键流程,良好的发酵方可形成较多的茶黄素和茶红素,以及更多的滋味与香气物质。
发酵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并非仅仅是一道单独的工序,自红茶揉捻起始直至烘干结束,发酵始终存在。通常在揉捻过后、烘干之前专门设定发酵工序,令茶叶能够达到最为适宜的状态。
红茶发酵时,一般会将揉捻后的茶叶放置于发酵框或者发酵车内,随后放进发酵箱或者发酵室进行发酵。近些年来,陆续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发酵设备。发酵需要满足茶多酚氧化酶的氧化聚合反应所要求的适宜温度、湿度以及氧气含量。
温度方面
通常室内温度把控在 20 至 25℃上下,发酵的叶温保持在 30℃左右为宜。倘若叶温超过 40℃,就需要进行翻拌散热,以防发酵过度剧烈,致使毛茶香低味淡、色泽暗沉。特别是在高温季节,需要采取降温措施,摊叶应当较薄,以便散热降温;相反,气温较低时,摊叶要厚些,必要时采取一些保温手段。
湿度方面
空气湿度维持在 90%以上,有益于提升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有助于茶黄素的形成与积累;反之,发酵时若空气湿度过低,不利于茶多酚的酶促氧化,会使非酶促氧化加剧,造成汤色和叶底都变暗,滋味寡淡。
摊叶厚度
通常在 8 至 12 厘米之间。嫩叶以及叶型较小的要薄摊;老叶和叶型较大的则要厚摊。气温低时要厚摊;气温高时应薄摊。但不管是厚摊还是薄摊,摊放的叶子都要确保在发酵时通气顺畅。在发酵过程中应当翻拌一次,以利于散热通气。
红茶味道甘甜,性质温和,营养丰富,能够产生热量温暖腹部。红茶历经发酵之后,刺激性大幅降低,能够暖胃护胃,女性以及中老年人可以经常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