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记者来到舒城县舒茶镇“九一六”茶园,山坡下一望,但见嫩绿的茶山上,映山红点缀其中,采茶女与旅游者相间,漫山春景荡漾。
“现在是采茶天,风景又好,每天都是上千人,双休日,更是人山人海。”在山坡旁的一个农家小旅馆门前,女主人孙静告诉记者,她和母亲一边开小旅馆,一边卖自己采摘炒制的“小兰花”、山野菜。“这干香花菜70元一斤,小兰花茶200元一斤,好卖着呢,城里人喜欢。”
“一个茶季下来,至少赚个万把块钱。”67岁的周成翠老人,抢着打断了女儿的话。
“肯定不止,老人家,我们又不要你的钱。”村干部的一句话,说得大家都笑起来。
沿山道往上走,“九一六”茶场的制茶车间就在半山坡上。吴福广这位茶场的老场长,在这里一干就是59年,70多岁的他精神矍铄。他手指着山坡上的12道梯田坝,如数家珍,讲述着“九一六”茶园的历史:1958年,毛主席来舒茶,手往山上一指,“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从此有了“九一六”茶园。这茶园历经多年打造,12层梯田上去,快达山顶。近年来,该县又把此地打造成风景旅游地,修道种花,整治环境,现在成了著名的茶旅融合地。
“前几个双休日,映山红正开,每天至少5000人上山游玩,仅到茶厂来参观制茶工艺的现在每天都有近千人。”吴福广告诉记者,客人多,当地农民的收入就跟着往上涨,现在每个采茶季的茶叶销量至少比以前提高30%以上。
在制茶车间,陈吉民老人正在示范手工炒茶,旁边围着几十个大人与孩子,有的还拿着手机在拍照。陈吉民老人是“九一六”茶场特意请过来教客人们炒茶的,一个月工资1500元。他以前是当地小河湾村的贫困户,靠这门手艺,他摘掉了贫困帽子。
正在现场观看炒茶工艺的合肥市民王女士对记者说,她是与几个朋友一起带孩子来舒茶的。“在茶园采采茶叶,学学制茶,让孩子亲近自然,体验生活,喝着自己制作的茶,特别有意义。”王女士笑呵呵地说。
舒茶镇党委书记褚进宏向记者介绍,舒茶镇近年来将项目和资金向茶业和旅游业方面重点倾斜,打造茶旅融合发展项目,以项目带动产业,以产业带动群众脱贫增收,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2015年以来,镇里重点实施了“九一六”茶园、天子寨、大小岩、二姑尖等景区的基础和配套项目建设,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舒茶镇先后获得全国最美茶园、全国“一村一品”(茶叶类)示范乡镇、全省优秀旅游乡镇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