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旅网(http://www.chalv.net)讯:春风十里,不如茶香一缕。借助当地的地理和环境优势,如今的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将良好的生态旅游和深厚的茶文化底蕴相结合,正在全域旅游发展中突出茶文化的内涵,让茶旅融合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脱贫攻坚助推器,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4月20日,在去年建成的4524平方米的大湾茶厂里,周秀凤正娴熟地炒制瓜片茶。周秀凤的女儿患有先天性骨髓炎,母亲也有慢性病。一家人以前住在山里的老房子,生活艰难。
随着易地搬迁,周秀凤一家搬进了新楼房。去年,周秀凤进入大湾茶厂进行炒茶工作,“厂里负责培训上岗,这里炒一个小时茶叶就有16元报酬。”2019年,周秀凤一个茶季收入9000多元,自己又承包了10亩地种植小香薯,一年收入1万多元。加上闲暇时节打零工,一年收入三四万元。
中午11点,村民周先华来到茶厂,带着新摘的鲜茶,排队、上称,“180元,三斤六两!”茶厂为周先华开了收据。“以前我们这没有采瓜片茶的习惯,而且茶贩子压价,一斤鲜叶最多卖30元。”茶厂负责人宣善斌告诉记者,自从大湾茶厂建厂,引进了市级龙头企业安徽蝠牌茶业股份公司入驻,采取“公司+农户+基地”模式,不仅解决全村茶园茶叶加工销售的难题,而且由过去制作“尖叶茶”变成制作精品瓜片茶,带动鲜叶销售价格由30元/斤上涨到60元/斤,带动400多户茶农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四年前我家年收入不到3000元,2019年收入达到4万多元,孙子也在合肥一家软件公司上班了,日子真是越过越好!”村民陈泽申告诉记者,在从事保洁公益性岗位的基础上,他又发展养牛、种植天麻。去年,陈泽申又干起了“导游”,在村里的游客接待中心上班,“我带游客们上山,给他们介绍咱们的六安瓜片怎么种植,有什么特点;下山在接待中心带他们炒茶、制茶。”
“我们再也不回上海了。”在大湾村村口售卖土特产的李定告诉记者,她和丈夫之前在上海打工,一年也很少回来一趟。随着四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大湾后,“每次我们回来都有新变化,路也好了,房也新了,心也跟着回来了,谁不想留在自己的家乡过好日子呢?”2018年,李定和丈夫决定回到大湾村,利用新建房办起了民宿。丈夫负责管理家里的10亩茶园,李定负责经营民宿,平时在村口售卖些土特产。如今,李定一家年收入五至六万元。
四年来,通过易地搬迁、产业扶贫、光伏扶贫等一系列脱贫措施,大湾村顺利实现了贫困村出列目标。大湾村第一书记余静告诉记者,“2015年刚来大湾村,只有五六家农家乐,现在农家乐和民宿已经发展到30多家,最多的时候村子一天要接待五六千人。”余静介绍,今年,大湾村将立足茶叶这一主导产业,围绕茶旅融合发展,按照“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红绿结合”的发展思路,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乡村旅游,增加群众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大湾村正着力打造“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前行”4A景区,带动贫困群众吃上旅游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