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天气日渐炎热。当各大旅游景区景点开启旅游旺季模式时,名山区中峰乡海棠村以茶为主打特色的牛碾坪景区,却迎来了相对别处的旅游淡季。
为何如此?海棠村党支部书记程江直言,这里茶叶种植的特点是连片发展,上规模有气势,但在盛夏中缺少阴凉处。因此,海棠村的旅游旺季也多集中在气候最宜人、景色最秀美的春秋两季。
如何破解?为突破茶旅融合瓶颈,并有效提升海棠村茶叶品质和知名度,从今年初起,海棠村结合乡村振兴干了两件大事:以茶旅融合为主要任务,成立海棠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乡政府牵头下,与邻村共建有机茶种植基地。
茶旅融合
从探索创新开始
海棠村的乡村旅游,始于2015年名山区“中国至美茶园绿道”的打造。从那时起,位于牛碾坪景区核心地带的部分海棠村村民先行先试,依托连片茶园发展农家乐,并尝到了茶旅融合的甜头。
这其中,就有该村4组村民程治谋。端午小长假,仅是3天假期就为他带来收入5000余元。
“与去年同期相比,这个收入不算多,甚至还出现小幅下滑。”在程治谋看来,这并不是海棠村的茶园不美了,而是关于茶的文章还没有做足做够。基于此,程治谋开始在创新菜式上做文章。
从最初的茶叶煎蛋,到现在新增的茶叶豆腐、茶叶排骨、茶叶炒腊肉,程治谋结合茶叶创新的菜式已增加到7种,并在端午节期间成为不少游客必点和点赞的美食。
农家乐业主探索创新,海棠村关于茶旅融合的实践也在今年迈出了新步子。
就在5月中旬,在海棠村村委会牵头下,该村成立了首个以茶旅融合发展为主要任务的合作社——海棠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中峰乡党委政府引领下,以“村委会+合作社+贫困村+农户”模式抱团取暖、抱团发展。截至目前,合作社已拥有成员176户,海棠村只占到其中17户(15户为贫困户)。
其余159户合作社成员来自哪里?如程江所言,这些合作社成员主要来自中峰乡秦场村、四包村、下坝村等3个已实现整村摘帽的贫困村。
以拓宽贫困村特色产品销售渠道为切入点。如今,一处位于牛碾坪景区入口处,占地约100平方米的特色农产品店,目前正抓紧装饰装修中,预计将在今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
按已有计划,该特色农产品店将采用线上线下方式同步运行。线下以实体店为主,展示展销海棠村和三个贫困村包括茶叶、蜂蜜、土鸡蛋等在内的各色特色农产品。线上则以电商为主,借助农商银行提供的网络平台,同步提供产品购销信息。
就在合作社成立时,海棠村也同步组织村中30余户有意向、有能力发展民宿的农户,前往宝兴县穆坪镇雪山村、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考察。“以茶为特色,让游客入住后处处能感受到茶文化。”作为考察成员之一的胡民强,已有准确定位。
茶香飘逸
有机茶提升品质
说茶产业是中峰乡支柱产业并不为过,全乡3万余亩(含3000余亩未投产幼茶)茶园就是最好证明。作为全乡12个行政村之一的海棠村,则拥有其中2300亩茶园,且皆为已投产。
这是中峰乡以及海棠村发展茶产业20余年后取得的成果,每亩每年平均8000元的产值,为这里的村民脱贫增收致富助力不小。但在中峰乡人大主席周天福看来,茶园产量虽已达标,可亩产值与别处已取得有机认证的良种茶园相比,还大有潜力可挖。
由此,依托名山区乡村振兴战略,中峰乡于今年1月划定2000亩茶园,用于探索创建有机茶园基地。该基地由中峰乡海棠村、甘溪村、大冲村等三个村部分茶园构成。作为成员之一,海棠村占到其中约300亩,主要涉及该村第一、第四两个村民小组。海棠村1组村民程志,就有5亩茶园划入该基地范围。
海棠村已对纳入基地的部分茶园,套种了脆红李、银杏、香杉等木本经济树种,以改善茶园原本单一的生态环境。
“只要按标准方法套种管理,这些树木并不会影响茶树生长。”程志说,以除虫为例,树木的套种必然会吸引更多鸟类入住茶园,不仅对茶园除虫百利而无一害,更可为茶园增添更多美景和色彩。
“归根到底,就是通过有机种植管理进一步降低农残,提供茶叶品质和档次。”同样作为茶农,早已大量使用有机肥,并开设有茶叶加工厂的程江,对此有深切感受。
这个感受源于今年3月名山春茶采摘时。正忙于采茶和选茶的他,与来自湖北恩施的一位茶叶收购商偶遇。
简短交谈并现场检查茶叶品质后,对方并未直言收购多少,只是提出需提供样品进行农残检测要求。3天后,这位收购商就与程江取得联系,对其提供茶叶样品的品质赞不绝口,并爽快达成收购1500公斤干茶的协议。
耳闻此事,作为中峰乡有机茶园建设项目负责人的周天福,同样给予点赞和希望:“希望包括海棠村在内的3个村,能以有机茶园种植基地为契机,为更多茶农做好示范,进而以“‘企业+合作社+农户’方式,共谋有机认证,走出一条有机茶产业发展的好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