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和旅游,都是愉悦身心、体验文化、满足精神需求的消费行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近年来,茶旅融合这种新的旅游形态应运而生并流行开来。
富集的生态旅游资源,多彩的民族文化,厚重的茶马古道文化和普洱茶文化……这些发展茶旅融合的要素,不约而同地汇集在了普洱市。拥有“世界茶源”“天然氧吧”“北回归线上最大的绿洲”等诸多美誉的普洱,在发展茶旅融合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基于这些客观条件,近年来,普洱市利用“普洱”无形资产,以“+旅游”的方式加强产业联动,促进生态旅游与茶产业融合发展,在茶源寻根、茶俗体验、庄园度假、养生旅游等领域作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旅游项目开发程度低、产业规模小、没有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等问题日益凸显,牵绊着普洱茶旅融合发展的脚步。
迈出步子——
普洱茶旅融合发展初探
普洱市围绕自身茶资源,突出茶山、茶园、茶叶主体,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加大旅游产品及服务供给,吸引游客到普洱品茶购茶、体验茶文化,延伸产业链,几年间,一个个集基地、加工、体验、休闲、观光、购物、文化为一体的茶小镇、茶主题公园、茶庄园逐渐发展起来。
茶源寻根,茶道有新生——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同心镇那柯里村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也是哈尼、彝、傣、汉等多民族共同生活的村落,承载着悠久的普洱茶文化、马帮文化。近年来,宁洱县以茶为源、以道为始、以民为本,对那柯里村进行重点打造,现在的那柯里村产业聚集、文化繁荣、生态优美、特色彰显,日接待游客能力可达2000人次,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4000余万元,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茶俗体验,茶厂变景区——位于思茅区东部的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谷是融现代化产业生产线与产业参观为一体的工业旅游景区,创新实践“茶旅融合”的全新发展模式。沿着茶原料进入生产线至生产成品,可以体验到普洱茶一系列的升级与奇妙变化,每年吸引了5万游客前来游览,间接为帝泊洱品牌及其核心产品助力。
庄园度假,茶园变公园——银生茶庄园就是其中的代表。背靠茶山、面朝水库的银生茶庄园利用自然生态的有机茶园和企业生产加工技术优势,为普洱茶爱好者打造了从茶山到茶杯的参观、体验、学习培训以及休闲度假、茶山旅游等项目。
养生旅游,茶山变“宝山”——位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景迈山古茶林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年代最久远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保存着中国少数民族中最古老而完整的茶文化民俗,积淀着古老、鲜活、接地气的历史人文资源。丛林深处坐落着14座美丽的少数民族村庄,还藏匿着一座以普洱茶为主题的精品庄园酒店——柏联普洱茶庄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令无数游客心之神往,2021年,景迈山入选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最佳旅游目的地”;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为2022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经过几年的发展,普洱市茶旅融合初见成效,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谷、普洱市茶马古道旅游景区、中华普洱茶博览苑景区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茶”加“旅”,还产生了微妙的“化学反应”。茶旅融合,使茶相关旅游功能得以发掘,茶产业得到延伸,普洱茶产业焕发出了新活力,还带动了茶叶加工、销售和乡村旅游、餐饮服务业的发展,有效提升了农村地区第三产业的综合发展能力。茶旅融合,茶产业和乡村旅游业间的要素依赖与对接,达到了供给优势与需求优势的最佳结合,大大丰富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内涵,为游客提供了更多消费选择。茶旅融合,使农业服务业得到了优化发展,对于推动就业和经济增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茶旅融合,促进了城乡交流,将先进的理念、文明、市场意识带入了农村地区,并在潜移默化中更新了茶农的思想观念,提高了他们的市场竞争意识、科技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认知现状——
跨界深度融合道阻且长
普洱茶旅融合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普洱茶旅融合发展起步晚,茶旅融合程度不深、旅游项目开发程度低、旅游产品整合度低、缺乏旅游产品等问题日益凸显,导致产业规模小,没有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市场知名度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特别是与福建武夷岩茶、浙江西湖龙井等高知名度茶产地的茶旅融合项目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在福建武夷山,当地积极发展茶文化旅游新业态,以“茶”为媒,深度挖掘“沉浸式”的观光旅游产业,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的好路子。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推出了“红色文化+定制茶园”的文旅模式,这些基地和中心正逐步成为全市旅游观光、休闲养生、度假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茶产业融合发展相互促进,产业链和增收链不断延伸。在武夷山脚下的黄村,由当地政府引导,茶企茶农自发主动参与,用自有资金投建打造而成的特色茶旅融合群落——“横凤特色茶部落”仅运营了两年多的时间,每年 “寻茶”而来的游客就超过两万人,当地很多村民都融入到茶旅融合产业中,有了多元收入。福州市通过学习成都市,进一步倡导健康消费年,于2021年启动了“左手烟火 右手诗意”的大众茶馆建设,向大众推出售价在13—16元之间一杯的茉莉花茶、绿茶、岩茶茶饮。目前全市已打造了30余家大众茶馆,受到了当地市民和游客的欢迎……在福建的其他茶叶产区,茶旅馆、茶演出、茶庄园、茶博园、茶主题公园等遍地开花。茶旅融合,让茶叶销售走出了传统市场的困境,旅游市场也因茶园美景和茶文化而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对比先进,我们的问题出在哪里?
“缺乏旅游产品!”普洱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罗树忠一语道破问题所在。“目前全市的茶旅融合处于各茶企单打独斗、小打小闹的阶段,还没有比较成型的茶旅融合产品。”罗树忠认为,茶旅融合作为茶产业的促进手段,要尊重旅游市场的发展规律,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心理,首先解决旅游项目的娱乐性、观赏性、体验感。“茶旅融合虽然已经提出很长时间,但大家对它的认识还不透彻,总觉得‘自家的孩子是最乖的’。自己说好没有用,要消费者说好才有用,要从游客的需求出发,通过良好的旅游体验,让来普洱的人爱上普洱茶。”
即便是茶旅融合发展得较好的银生茶庄园,也有它的困惑。“做茶旅游必须以‘茶’为核心,以游客的体验感为导向,做好项目配套、硬件设施、服务等,在赋予当地的旅游资源、人文特色,让产品更具吸引力。但缺人才、缺有经验的管理团队,大家对茶旅融合的认识还不到位,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想让游客被动地了解自己,而忽略了游客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普洱市银生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侯建荣说。
思茅区东郊的龙生有机茶主题公园,在万亩茶园间设置了彩虹滑道、网红桥、小火车、穿越森林等多个娱乐项目,游人络绎不绝,运营仅一年多就收回了投资,但这些与云南龙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启忠的预想还有差距:“我们想做更深层次的乡村旅游项目,让周边茶农参与经营,从吃、住、游、购等方面给予游客更多体验,但缺少行业规范和指导意见,说实话很难推进。”
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念东直言:“普洱没有太多能让人记得住的东西,游客来游览一圈,记不住、也留不下,建筑、风俗、人文、景点、体验,在人们大脑里没有十分明晰的记忆。”
缺产品、缺人才、缺政策引导、缺文化氛围、缺特色……茶企负责人的言语间将普洱茶旅融合存在的问题讲得很透彻。不可回避,普洱三产融合仍然存在基础设施条件差、服务水平低,产业链短、融合层次不高,高品位、多功能和精深高端康养产品缺乏,跨界深度融合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牵引升级——
助力乡村振兴未来可期
从福建的经验来看,茶产业做大做强,巧在文化挖掘,彰显特色。福建省倡导茶文化,提倡茶道、茶艺表演活动,将各种茶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乌龙茶独特的品饮方式。将茶与旅游结合,借助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平台,主打茶旅游品牌,茶在山中,山中有茶,实现山与茶的有机融合以及茶产业与旅游业的相互促进。
普洱市委、市政府要求,普洱茶产业发展要立足现有的产业基础,深入实施目标市场开拓、名企名牌培育、有机茶园建设、茶旅融合发展“四大战略”,做好补链、延链、强链文章,把精深加工做强、把企业品牌做响、把茶旅融合做活、把目标市场做大,推动产业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要把茶旅融合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将产业利益分配前置,让更多茶农受益,以乡村旅游引领乡村振兴。以景迈山大品牌为引领,充分发挥区位、民族文化、茶旅融合、沿边开放等优势,全力打造地理标志产品,高标准建设普洱茶博物馆、景迈古树茶小镇、景迈山田园综合体、普洱茶窖等项目,提升辖区内普洱茶整合、融合、集群发展的潜力空间。要发挥《普洱》杂志的品牌力和影响力,立足普洱,放眼世界,深挖普洱茶文化精髓,讲好“宽叶木兰化石文化”“茶祖历史文化”“茶马古道文化”“茶馆文化”“民族茶文化”等普洱茶文化,推广普洱茶品牌。要持续办好“中国普洱茶节”“普洱茶交易博览会”“景迈山论坛”等节会活动,提升普洱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施好思茅区一县一业项目,创建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独具特色的茶庄园和茶旅文化观光园。以市内名山古茶、生态、有机茶园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集有机茶园基地、茶文化体验、康养度假、山地户外运动、民族文化旅游为一体的茶园综合体、茶园营地、茶庄园,探索推动“茶山+旅游+康养”深度融合发展新模式。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市文化和旅游局提出将从五个方面推动茶旅融合发展。一是“旅游+茶事体验”。以茶园为依托开发具有旅游价值的资源,让普洱茶采摘—初加工—精深加工—产品等一系列生产活动与旅游业进行系统性的融合,通过打造普洱茶主题景区、普洱茶旅游庄园、普洱茶种植基地、普洱茶农庄等旅游产品,设计科学合理的参与模式,为游客提供种植科普、采摘加工、茶产品制作等互动体验以及生产流水线观光等服务,达到游客“乐在其中”的参与体验效果,并在参与过程中产生消费,提升普洱茶生产加工的附加值。二是“旅游+普洱茶康体养生”。以普洱茶养胃、减肥、降脂等健康养生功效作为核心吸引物,以良好的普洱生态环境作为资源,吸引游客到普洱休闲度假康体养生,通过推出普洱茶山健步行、普洱茶品茗、普洱茶餐饮、普洱茶文化研学、茶艺培训等,打造一批茶餐、茶品、茶吧、茶馆旅游产品。三是“旅游+普洱茶工业”。以旅游业与普洱茶工业化生产为抓手,通过“茶叶基地+工业生产+旅游观光体验”等模式,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四是“旅游+古茶村落”。以发展乡村旅游为抓手,运用普洱茶的主题文化和旅游的先进服务理念实施旅游特色村寨开发,将村寨建成具有浓厚茶文化气息的普洱茶主题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农家乐,民居客栈,向游客推出茶餐饮,打造以村寨茶园和自然人文观光、茶文化体验为主题的旅游产品,为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找到突破口。五是“旅游+特色小镇”。将普洱茶主题元素融入特色小镇建设,按照国家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标准,打造具备普洱茶店、茶街、茶室,茶文化客栈、茶艺表演、交易品茗等业态功能的普洱茶旅游小镇,使之成为旅游景区串点成线的重要结点,成为独具普洱特色,富有茶文化氛围的游客体验区。
发展茶旅融合,必须坚持规划引领,着力增加优质文旅产品供给。围绕“国际生态旅游胜地”的定位,普洱市将重点打造国际生态康养旅居、普洱茶咖文化体验、澜沧江生态休闲度假三大世界级旅游产品。目前,百里普洱茶道、景迈古树茶小镇、普洱茶千家寨野生茶种质资源库等茶旅融合相关项目正在加紧推进,普洱茶博物馆、宁洱县国家级非遗普洱茶制作技艺传习馆等项目被列为前期储备项目。
以茶兴旅,以旅促茶。这是普洱茶旅融合的美好愿景。路虽远,行则必至。普洱发展茶旅融合,机遇与挑战并存,变革虽难,做则必成。按照市第五次党代会描绘的宏伟蓝图,瞄着打造“国际生态旅游胜地”的定位,乘着中老铁路的翅膀,循着马帮铃声的回响,普洱茶旅融合,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