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已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居世界第一。
中国是茶的起源地,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涉及15个省(区、市)的44项国家级项目,内容涵盖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黄茶、再加工茶等传统制茶技艺以及径山茶宴、赶茶场、茶俗等相关习俗,是中国茶文化的全面集中体现。
茶是老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重要内容,伴随着几千年的历史演化,茶不仅见证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也成为中国人精神生活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人原创的全球三大饮品之一,茶通过贸易、对外交往等方式将中国的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形成了英国红茶、印度茶、日本茶等带有中国茶文化底蕴的各国融合茶。“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标志着中国茶文化将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得到保护、传承和弘扬。近年来,各地在旅游与茶文化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取得了积极成效。
茶旅融合,有利于推动茶文化在更深层次的保护和传承。各地在茶文化的保护中,已经探索出了茶旅融合的有效路径,形成了茶旅主题线路、节庆活动、习俗体验、美食品鉴等不同类型的茶旅融合产品,对于优化非遗传承环境、带动茶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茶旅融合,可以以旅游开发提升茶产业的经济附加值。各地通过旅游开发的方式,将茶园参观、体验、购物、住宿、餐饮等融入茶产业之中,不仅延长了茶产业链条,也提升了茶产业的附加值。茶旅融合,可以以旅游发展提升传承人的收入水平。伴随着旅游发展,非遗传承人通过非遗展示、茶叶销售、餐饮住宿等关联产品开发,实现了收入来源更加多元。经济收入的提高既有助于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非遗传承队伍,也可以让非遗传承人更关注传承本身,进而更好地推动非遗的传承和发扬。茶旅融合,还可以以旅游参与促进茶习俗的传承发扬。中国茶在几千年的加工制作中,形成了与之相关的系列习俗,如径山茶宴、赶茶场等,旅游的发展不仅让更多人了解茶习俗,也为更多人参与体验茶习俗提供了场景,让茶习俗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活力。
茶旅融合,有利于推动茶文化在更广人群的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传承和弘扬,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参与。茶文化进校园、茶文化主题研学活动等的设计和推广,正成为各地茶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路径。通过茶主题研学活动,可以让更多儿童、青年人参与到知茶、采茶、制茶、品茶、礼茶的全过程之中,引导他们了解中国茶历史,体验中国茶文化魅力,将茶文化传承的种子种在他们心中,进而推动实现茶文化的普及性教育。从茶文化主题研学旅行产品,到“茶美学硕士”研学之旅,各地开发的丰富多样的茶文化主题产品,正成为新时期中华茶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重要路径。与此同时,茶文化进校园活动也成为各地普及茶文化的重要方式。浙江、湖南、贵州、四川等多省均推出了相应活动。2022年,四川省雅安市推出了“中国茶文化进校园”活动,将45所学校作为推广试点学校,通过茶文化的普及性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可、认同茶文化,在茶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中,更好感悟生活之美,感受中华茶文化之美。
总之,以旅游发展为手段,通过茶旅融合、茶主题研学旅行等方式,推动茶技艺和茶文化在全社会的推广普及,可以让更多人知茶、懂茶、爱茶、品茶,主动成为茶文化的传承者和推广者;深化茶旅融合,有助于营造更加优越的非遗传承环境,让更多人主动加入到非遗传承的队伍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特约评论员 吴丽云)
来源:中国旅游报